故事亦有其開始之前與結束之後——黃以曦評《再放浪一點》-鏡文學

故事亦有其開始之前與結束之後——黃以曦評《再放浪一點》
文|黃以曦 2020-07-31


成英姝的新作《再放浪一點》,是一本關於女人的「我」的小說。但什麼是女人的「我」?


當女人說「我」或「自己」,那指的是什麼?得先有自己的房間嗎?是除去性別底蘊、堅守「人」的純粹內涵嗎?在日常、在角色、在關係底,探問「我」,真是可能的嗎?


當人們說「多愛自己一點」,那是什麼意思?或者,更令人費解的,「愛自己才能被愛」、「先愛自己才能愛他人」,又是什麼?以及,「永遠要保有自我」,那的需要被保有的是怎樣的東西,且是由誰來保有?



《再放浪一點》

成英姝 著

出版日期:2020/6/12



什麼是女人的「我」?


在《再放浪一點》,有四個女人,一是書中的「我」,叫愛莫,三十六歲,卡在藝術與商業瓶頸的不得志編劇;一是年輕演員由果,長相和身材俱不盡符合演藝圈標準,發展不順利,但樂天又努力;一是資深也已退役的演員龔麗蓮,念著年輕的風光,找上愛莫為她量身打造劇本,期望再次東山再起;一是跑通告上節目的知名心理學家梁夢汝。愛莫和由果同租一處,龔麗蓮為了劇本也跑來一起住,梁夢汝則是該共居生活中時不時出現的友人。


表面上,《再放浪一點》是個非常冷淡的故事。


這四個女人在都會浮沈,許多挫折、落寞,有幾乎成為感動的快樂、更多時候則只是日子淡淡到來又離開。四個人生,故事似乎賦予其間的交集與牽動,但到底是錯覺、錯解,因為每處輻臻點,仍由每個人的生命軸線各自定義。換句話說,她們緊密且錯綜地交往相處,但每個生活都是獨立的,甚至透有斷然的氣息。那非關拒絕,非關性格裡的乖僻,而僅僅是,她們都擁有某個絕對性的自我,就算她們自己毫未察覺、也不曾由此去強調。


四個人,可以有多少種排列組合,書裡就有多少可供拆解細究的獨立關係,愛莫+由果、愛莫+龔、龔+梁、由果+龔+梁愛莫+由果+龔+梁、……,在並無太多情節起伏轉折底,通過整份疊圖效應,每個人的輪廓漸漸顯明、鮮明,到後來且像是某種執拗,成為了命運般的角色。我們看穿她們每個人是如何來到這一天,而在書頁結束後,又將走向哪裡。


她們都是很平凡的人,這裡說的平凡,指那些模板化的表現,即使是抗拒主流、忠於初衷、熱愛或失望於生命,即使是不同於通常女性生命歷程的毫未牽絆於丈夫、小孩、父母,她們仍是我們絕不陌生的樣子:似是而非的人生反省、煞有介事的夢想追尋、關於愛與友誼的入戲唱和……。《再放浪一點》給出一個「自以為可以不世俗,可終究無法不為世俗吞噬」的場景,而在此一時刻,這些女人之於自我審視與評量的誠實,將揭曉,以一般性、共通性處境而言,我們的靈魂在這個世俗裡還可能怎樣窮盡?是否真有任何價值?


別的編劇願意遵循商業風向,寫出叫座且也不一定不叫好的作品,愛莫無法是那樣的人;別的女演員忙著醫美瘦身以潛規則搏上位,由果不留後路地深潛入一個配角;別的退役演員默默讓位,讓往事成雲煙,龔麗蓮卻不畏取笑要重新進駐;別的暢銷作家拼代言上通告,梁夢汝卻更浮沈於無止盡內心戲。


是的,她們和多數人不同,但真又有那麼特別嗎?而到頭來,假如特立獨行、堅持自我,看起來也沒有更帥、反而錯過更好的待遇,這一切是否徒勞可笑?


還是說,正是由這種不值、這種近乎可悲,反過來提示:叛逆是容易的、作自己是容易的,重點不在這裡,而是,反正,面對這樣的世界,人從來就輸無可輸?





《再放浪一點》珍貴地勒令關於人生的自主與清明,可以是尋常而當然的選擇,它不為了意識形態的演化或爭奪,亦絕不保證感覺良好,它只是一個應該被直覺地、無條件地納入考量的選項。故事裡,這些女人或有可愛之處,但也跟其之不可愛,不相上下,成為一個「掛念自己是誰」的人,不為了變得可愛,但也非關不可愛。


成英姝的作品裡永遠有種頑強的虛無,那不是厭世、不是對(反)價值的捍衛、不是「看透」、亦不是「何必看透」,而是一種對於當下、對於此在的執著。懷抱如此執著,之於流轉的時間與人世,必然脫落。《再放浪一點》亦貫穿著從那樣的由彼個無法成立於任何哪裡的視角,對生命的遙遙凝望。


小說中有一部愛莫為龔麗蓮寫的劇本,小說家這樣寫女主角S,


「S有一種超乎常人的神經質,以及各種矛盾,她既敏銳又粗率,她在莫名其妙的地方執拗,普通人都知道該遵守的法則毫不在乎。她的問題很多,卻無視於關鍵的答案,她喜歡裝作老於世故,他卻覺得她一派天真。她發現自己在學新的事物,……學著當一個新的人,……她覺得自己就像電影裡的人物。……現在她的生活裡沒有別人,沒人會提醒她過去這一生的線索,她絲毫不想那些。」


不意外,但依然驚悚的是,這部戲中戲裡的女主角,或可看為是在將小說中這些女人浮蕩又閃爍的狀態給重新錨定。她們都是S,她們是電影裡的人物,而這是四部分別開來的電影,我們讀到的一個屋簷下貌似女性情誼的種種,終究只是幢幢幻影。


那部戲中戲像個玩笑或狂想地毫不合理,又任性或挑釁地關閉。它在小說的中間,某意義而言,《再放浪一點》的都會女性自覺旅程,在終點到來之前,早已公布結局:怎樣戲劇化的人生、潮浪起伏的際遇,都虛假單薄,像個佈景,你配合演了一路,在裡面獲得一些真實,分享一些真實,但你無法在那裡。你是空的。只是,儘管是空的,那些流動的夜晚仍是美的。這份美,是不可能否認的真實,至於那是否讓走一切變得值得,不必是同一回事。




女人是雙層的、多層的。如何標記女人的自我?那是統御著增生繁錯的無數自我的更後面、更高的那個「我」。是以,她無法不是透明而淡漠的。


《再放浪一點》中的女人,每個都說了很多話,爭相表達辯論著心思,但其實那都不是她們的「我」;真正的她們的「我」,漂蕩在半空,無可無不可地看著自己說話。那每個女人,越是執著深入就越疏離,越是親暱就越冷眼與寂寞。當然,反過來也一樣成立:她們獨自時仍那麼溫暖、充滿關懷,她們和彼此賭氣鬥心機,越是激烈,就有越多「一起孤單」的感激、包容與愛。


《再放浪一點》說,人們一生就像在說一個故事,但這故事又包含著無數個小的故事。故事換了方式去看、去說,就成了一個故事,那麼,「故事究竟有沒有它自己?」、「那個它自己又是什麼、在什麼時刻誕生的?」小說家與人物齊聲追索。


這或者是個文學的提問,但它亦是個存在的提問。當大故事包含著小故事,並非小故事組合成了大故事,而是,當大故事勾勒邊界和朝向、牽制小故事的生成與擠壓、小故事爭競與求存、而那或者未能改變大故事的類型和格局、卻在裡頭深植了類似情感、價值、幻影與真實的東西。那麼,我們還如何正確「看到」這個故事:「它」是小故事的聚散平衡,還是大故事的始終儼然?


《再放浪一點》裡是數個女人的大故事嗎?那些小故事真參與塑形她們各自最後的樣子嗎?而這些女人各自的人生、以及一部部的戲中戲,又在連動地使那一個終極的大故事浮現?


而當換置了故事自己的視角,則「我」是變得懸缺而可疑嗎?還是這才是「我」的樣子:清明的距離,卻有肉身無止地牽扯忙碌,由此在不可測的命運彼邊,織就整個對反的模樣,是為「我」?


本文作者

黃以曦,作家,影評人,著有《離席:為什麼看電影?》《謎樣場景:自我戲劇的迷宮》《尤里西斯的狗》



好書讀起來  

再放浪一點
再放浪一點 成英姝

【購書連結】:博客來  金石堂  讀冊  誠品  momo購物網【電子書購買連結】:博客來  Readmoo  金石堂  Bookwalker  Hami書城  讀冊★睽違四年最新長篇力作,對話幽默、譏諷、荒誕不經,一部個性獨特且繽紛的小說。──人生演到這,明明覺得自己是明星體質卻老是在跑龍套?── 如果你因為《公主徹夜未眠》知道成英姝,你會因為這一本更貼近她,以及你自己。 中年之後,成英姝以幽默直視人生的荒誕與缺口, 筆鋒再次綻放,將我們的人生寫成一場喜劇。 --------- 過氣女星鞏麗蓮,找上了自認懷才不遇的編劇高愛莫,拉著行李闖進愛莫與室友C咖演員林由果的生活,要愛莫為她量身打造劇本,從此個性南轅北轍的三人共居一室── 接下工作的愛莫,劇本總被說只有自己看得懂,卻抱怨起鞏麗蓮的過往無趣,而鞏麗蓮在意的卻只有床戲跟吻戲;林由果則用盡心思搏上位,希望能爭取在大導演的片中擔任配角。 就在林由果電影殺青之後,鞏麗蓮提議三人共遊泰國,愛莫認定鞏麗蓮將不久於世,才急著留下代表作,而林由果仍然玩世瘋狂,卻不知即將迎接人生最戲劇性的轉變……隨著越趨瘋狂的旅程,愛莫為鞏麗蓮撰寫的劇本也隨之越來越清晰。 三人的人生劇本,最終走到轉折點──可能將她們往人生高處推去,或是往人生谷底推落…… 再不飲茶就涼了,再不啟程天就黑了,再不告白就錯過了, 昨天還聽夏夜的蟲鳴,今天滿山楓葉都老了。

繼續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