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十信風暴》新書發表會——牽連150億最大弊案!見證燒向政經社會的金融大火
1985年台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因違法超貸,引起擠兌風暴,不僅重挫台灣政治、財經,更造成社會不安、舉國動盪,「十信案」主事者蔡辰洲與財政官員的攻防,幾近動搖國本、並影響日後政局改革,堪稱台灣歷史上風暴最烈的金融弊案。當年參與十信、國信兩案的資深新聞工作者、「鏡文學」作家王駿,執筆《十信風暴》,以紀實小說形式呈現當年弊案之下的暗潮洶湧,揭密此案不為人知箇中內幕及採訪歷程。作品在「鏡文學」官網連載時就廣受好評,日前已出版為實體書,並於今(18日)舉行新書發表會,邀請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對談。《十信風暴》王駿 著出版日期:2020/7/3「撰寫這部小說使用大量資料,尤其書中人物絕大多數以真名登場,因而所寫內容必須有所本,有根據、有證據。」王駿表示,「十信案」爆發時他正任職於《工商時報》,幾乎從弊案開端到結束都參與報導,撰寫《十信風暴》前,他蒐集了大量資料,一類是自己早年收藏,第二類則是去圖書館蒐羅所獲。此外,王駿也完善保存當年跑「十信案」的訪談資料,包含俞國華談十信始末、陸潤康談十信始末及日後遭遇等等,擁有了此案的第一手文件。十信案真是蔣經國為轉移江南案才引爆?解嚴前政府權力隻手遮天,不到40歲的蔡辰洲卻能板蕩台灣政局?對於弊案種種疑點,回首35年前的事件,王駿在《十信風暴》中點出許多檯面上沒說的秘辛,包含當時輕易放行官員,連帶對涉案商場大號人物也沒追究。知名作家管仁健也指出,當時外有江南案觸怒美國政府,內有十信案引發金融風暴,兩案都涉及情治系統各擁心目中蔣經國死後的接班人,因而也成為加速解嚴的最後兩根稻草,王駿則透過強健筆觸,解開謎團重重的十信案,揭發其中內情。▲王駿《十信風暴》新書發表會。(圖/鏡文學)而「十信案」對於當下台灣政治環境有何意義,謝金河表示,十信是台灣經濟與政治發展中,非常重要起承轉合的點,當時經濟面臨巨大傷害,台灣股市跌到636點,經濟前景岌岌可危,很多人積極辦理移民,十信的擠兌風暴帶給台灣很大的信心危機;沒想到大危機也是大轉機,不到5年內,台股竟靠著熱錢推升房市與股市。前司法院長賴英照則說,這30年間台灣的金融版圖發生本質的變化,過去公營銀行掌控金融業的局面已經完全翻轉,有別當初公營接管模式,現今金融體系正派經營相對重要。弊案帶來的影響皆於《十信風暴》中完整呈現,該作已於7月3日出版上市。 【7/18 新書發表記者會現場補充】行政院前院長陳冲提到,對於「十信案」自己也有一段淵源,未在書中被提起,他表示,十信出事時,他任職於農民銀行企劃部副理,當時合庫得知要概括承受時非常不願意,農銀董事長便找他商量是否要接管十信,他便提出兩項理由說服政府:第一能安定金融秩序,同時將十信尾大不掉的事情解決,第二希望能把都市的錢帶到鄉村去,可惜最終並未說服成功,未能拿下接管事項。這次王駿將「十信案」以小說形式記錄下來,勾起當年不少回憶。主持人陳鳳馨則說,自己也曾動念寫「十信案」,卻因怕無人在意而遲遲未動筆,好奇王駿為何想將「十信案」寫成書。王駿回答,去年3月就受邀出書,過程蒐集許多資料,怕使用真名不妥,還拿書請教法律前輩,整本著作內容、對白皆屬實,採用當年報導內容還原真相。對此陳鳳馨稱讚,王駿的筆法擺脫調查報導的乏味,又將事件來龍去脈交代清楚,實在精彩!▲左起主持人陳鳳馨、作者王駿、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。(圖/鏡文學)「王駿寫了《十信風暴》,勾起我許多往事。」謝金河則說,當時剛在《財訊》任職時,就十分關注十信的營運狀況,發現蔡辰洲不斷用高利貸借錢,便寫了第一篇報導在《財訊》出刊,不料11月才見報,12月十信就爆發擠兌潮,十信風暴就此展開。當年,《財訊》需要大量十信相關報導,找了許多外稿記者,第一好手就是王駿。回想當年報導弊案時,挖掘內幕的功力相對重要,王駿分享,當時除了翻垃圾桶、收集高官開完會的便條紙,用鉛筆畫出字跡拓印,還曾假冒賦稅署員工,打給工業局索取公文,再偽裝成財政部工友取得後刊登。此外,王駿對於事件過程的記憶力也異於常人,他在書中提到,當時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還是立委,卻捲入金權糾葛,王駿便在現場直接背出當年《聯合報》在1985年8月22日刊登此事,及完整標題「王金平欠國信10億,從未付息,手續費未入帳,恐有流入私人口袋之嫌」,證實所寫之事皆有所本。對此陳鳳馨說,王駿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,當下發生的新聞、過去的關聯性他都好奇,再藉由訪談把故事人物的背景串聯起來,記下來後撰寫成冊,就是王駿寫作的功力。對於書中沒提到的內幕,陳鳳馨好奇問,當時調查局是否有監聽財經部的電話,引爆導火線的那通電話,為何成為懸案?王駿則說,財政部前次長戴立寧曾親口說過,若他打了電話就是違反限制秘密原則,十信內一定有公文指示,但是沒有;所以在書中描述此段時正反並陳,「至於有沒有,我心裡有答案,但不能講。」▲《十信風暴》作者王駿。(圖/鏡文學)至於「十信案」關鍵人物蔡辰洲,陳鳳馨認為,「十信案」發生在台灣經濟低谷的時刻,之後台灣經濟轉為蓬勃,若蔡辰洲撐過弊案,是否就有機會翻身?對此謝金河回答,在那個年代,政商都有一定的困境,蔡辰州敗在動用太多政商人事,包含蕭政之、立委十三兄弟等,「若他政商分際能分清楚,沒有選上立委動用政治人事,不會有這麼慘的晚年。」另外,為何蔣政府對十信和國泰信託的處理方式截然不同,是否有書中未提到的內情?王駿表示,會嚴辦十信卻輕放國泰,為的是「讓局面不要太動盪」,其中牽扯到結黨營私問題,有政治因素和無政治因素的差別,「若辦了十信又國泰,場面會一發不可收拾。」▲王駿《十信風暴》新書發表會。(圖/鏡文學)最後王駿分享,希望《十信風暴》能帶領讀者了解台灣曾經歷過這個大時代,「只要大家看完覺得很好看,我就滿足了!」陳鳳馨也說,對於不知道「十信案」的讀者,可能就當作故事的方式看完,但對於經歷過那個時代的我們,十信案扮演著重要的意義,包含現今《銀行法》的規範細節,例如股東持股的限制、銀行放款的限制,「永遠不要放棄任何一次危機」,若沒有「十信案」,金融法規可能無法修改的這麼完整。謝金河則說,王駿寫的《十信風暴》記錄了那30年台灣經濟的起承轉合,把一個大時代用精彩的故事呈現,造成台灣政經社會如此翻騰的「十信案」,用王駿的筆記錄下來,或許看完《十信風暴》,就能知道台灣經濟下一步該怎麼走。
+ More這是我們一起見證的大時代——謝金河評《十信風暴》
一九八○年代是我們一生中最豐富的年代,對於一個從校園走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,這是世界巨變,也是機會最多的年代;我在一九八四年到《財訊》雜誌社上班,也目擊了人生最刺激,也是最具變化的年代。一九八四年,我到《財訊》上班,一面在政大東亞研究所上課。我從政大企管系畢業,沒有報考政大企研所,卻考入了政大東亞所,當年只有一個衝動,是為了追逐鄧小平在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的「中國夢」,我預知從文革解放出來的中國必有一場巨大變化。《十信風暴》王駿 著出版日期:2020/7/3那個時候,我騎著摩托車到政大國關中心上課,每天去圖書館閱讀《文匯報》、《大公報》,甚至是《人民日報》,也看了很多被禁的雜誌,而且,也借出了馬列思想、毛澤東思想的簡體字版禁書,拿出來到外頭影印。我沒有出國唸書,卻埋首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浪潮,思索著中國的出路。在八○年代,我心中有一個意識,相信中國經濟的大浪一定會起來。另一邊,我目睹台灣社會的巨大變化,八○年代的精彩是台灣走過一段「台灣錢淹腳目」的時代。我在一九八四年到《財訊》上班,一九八五年日本與美國簽了《廣場協議》,這個協議一簽,日圓開始步上漫長升值之路。我一直都記得,在《財訊》上班的那一天,日圓兌美元是二六三.五比一,從這一刻開始,日圓一直不斷的升值,到了一九八九年日本發生泡沫經濟,日圓已升至七九.七五兌一美元。在這個日圓升值的年代,新台幣也出現了精彩絕倫的巨大變化。當時的中央銀行總裁俞國華讓台幣每天升一分,在八○年代初期,新台幣兌美元從四○.六兌一美元,到了九○年新台幣居然升到二五.五六兌一美元。在這個台幣「一天升一分」的升值軌道下,熱錢湧入了台灣,於是台灣錢從淹膝蓋、淹肚臍、淹鼻孔,等錢淹到了鼻孔,台灣經濟也走完最美好的主升段。台商出走,台灣進入蟄伏的三十年,留在台灣的人只能眼睜睜看著中國的巨浪。八○年代的前期還是蔣經國在執政,台灣爆發了美麗島事件後,一連串的要求政治民主化的開放浪潮一直沒有停止過,台灣也在開放黨禁、報禁中被巨浪推著走向民主化的道路。而在這個社會、政治、經濟巨變的重要一刻,台灣爆發了十信風暴,這是國泰蔡家金融版圖掀起的巨浪,《財訊》也因為十信的深入報導,從此奠定了在媒體業的地位,也是我跟王駿一起見證大時代的最重要交集。一九八四年底,《財訊》有一篇十分重要的文章,我記得這篇文章的標題是〈蔡辰洲何去何從?國泰塑膠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!〉這篇文章分析了蔡辰洲的政商關係,也從國泰塑膠高負債,蔡辰洲從市場上借高利應急,預料國泰蔡家很可能出大事。這篇文章在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底出刊,沒想到在一九八五年農曆過年前夕,我記得是二月七日,十信出現擠兌風暴,這場金融大火燒向國泰信託、國泰人壽,那時候的財金經大檔頭是俞國華,在蔣經國充分操權下,俞國華從央行總裁到行政院長,央行由張繼正接棒,財長從徐立德,到陸潤康,再加上當時央行副總裁錢純,財政部次長何顯重,這些財經官員都成了《財訊》雜誌報導最熱門的人物。那個時候王駿在工商時報採訪財政部新聞,李孟洲跑央行,一起跑財政部的還有中國時報的俞允之、新生報的吳克剛、中央日報的陳正毅,還有聯合報的林雨鑫,我們經常相約一起喝咖啡,一起跑十信的機關,這是我們一起見證的大時代。十信風暴擠兌掀起台灣政經大鍋蓋,蔡辰洲那時是商業團體立委,他組成了十三兄弟幫,縱橫政壇,在立法院形成一股很大的政治勢力,連政戰系統的蕭政之、王昇都捲入其中,逼得蔣經國下令調查。在十信風暴的吹襲下,台灣經濟面臨巨大傷害,那一年台灣的股市跌到六三六點,台灣的經濟前景看起來岌岌可危,很多人積極辦理移民,覺得台灣看不到明天的太陽,十信的擠兌風暴帶給台灣很大的信心危機。沒想到大危機也是大轉機,誰也沒想到一九八五年台股跌到六三六點,不到五年內,台股居然靠著熱錢推升房市與股市。我記得在一九八五年底的《財訊》社論上,邱永漢先生信心十足地告訴大家「股市與房市,無論景氣好壞,將不斷的漲升!」我看到這個標題,內心覺得十分不可思議,那個時候台灣社會人心惶惶,大家對前途看法都很悲觀,股市、房市怎麼可能不論景氣好壞繼續漲升?那個時候,我還是初出茅廬的實習生,卻這麼見識了一個大時代,大水淹台灣,也讓台灣創造出一個充滿巨大活力的蓬勃大時代。不過水漲,也會有水退的時候,到了一九八九年中國大陸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,這時台灣股市已漲到萬點,正朝著一二六八二邁進,此時經濟發展基期很高的台灣,開始有人把目光轉向結束文革,經過十幾年改革開放奠下良好基礎的中國大陸,這是台灣過去三十年的巨大變化。十信是台灣經濟與政治發展中,非常重要起承轉合的點,那個時候,我們都是還不到三十歲的小夥子。王駿筆鋒銳利靈活,他每天駐守在財政部,永遠都有第一手的新聞,那個時候的《財訊》也很搶手,很多官員座車後都放著一本《財訊》,從這當中,大家也可以感受到當時《財訊》的威力。這次王駿,又把那個時代他親眼目睹的十信寫成了小說,《財訊》與我也都入鏡了,讓我們一起重回一九八五年的熱鬧時代,大家捧著王駿的巨著,一起憶當年,這是很棒的享受。感謝王駿帶給我們滿滿的回憶,大家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的俞國華、徐立德、陸潤康、何顯重、張繼正、錢純,還有蔡辰洲、蔡辰男等國泰蔡家成員在風暴巨浪中的神靈活現,這是我們一起見證的大時代。
+ More迎「江湖無招」王駿歸來 謝金河相約話當年:最難風雨故人來
「王駿回來了。」財訊社長謝金河9日在臉書發文,分享老友王駿夫婦回台參加鏡文學出版的「江湖無招」小說發表,相約30年前一同打拚的夥伴吃台菜、話當年。 ▲圖/鏡文學謝金河回憶,1984年十信事件爆發,他邀集跑央行,財政部的多位記者幫忙寫稿,王駿那時正是跑財政部的一把寫手,頓時成了重要作者。那時謝金河騎著摩托車,每月月底他們相約在漢口街靠近中華路的一家咖啡店,一面交當期稿費,同時談定下一期文章內容,月中再來收稿,這樣持續了很多年,日子平凡又開心;30幾年過去,夥伴們的職位和生涯規劃都有異動,甚至有些人已升天成仙,王駿也已改行寫小說。「他的第二部小說仍要請我寫序,他說,會把我寫進小說裡。」謝金河說道,王駿的筆行雲流水,是他心目中的第一健筆,更期勉王駿能成為下一個金庸。▲圖/鏡文學王駿夫婦已移民到加拿大,這回為了鏡文學出版的《江湖無招》返台發表,讓謝金河感觸良多,30年前往事一一浮現,想起清朝孫衍星的詞:「莫放春秋佳日過,最難風雨故人來」,他寫道:「今日之東,明日之西,青山疊疊,綠水悠悠⋯⋯這條路來,那條路去,風塵僕僕,驛站迢迢,帶不去白璧黃金,留不住珠顏皓齒,富若石崇,貴若楊素,綠珠紅拂總成夢⋯⋯沽一壺猜三度四,遇暢飲時需暢飲,最難風雨故人來!」《江湖無招》已在11月18日出版,王駿將在12月14日,於和平青鳥書店舉辦新書發表會,一同欣賞他直逼昆丁.塔倫提諾的愛與暴力美學。「江湖」,是在尋常中覓得凶險,是王駿記者之心勾勒出的,時代板塊的開闔。
+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