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嶼符紋籙:歷史可以很輕,讓讀者沒有意識自己正在觸碰荊棘
立刻閱讀:《寶島歷史輕奇幻逆轉生百合王女與六公主》 台嶼符紋籙有一撮山羊鬍,讓他看起來像走錯棚的道人。我們約在一家非常網美的咖啡店,滿室是女性客人品嘗甜點、調笑八卦的巨大轟鳴。台嶼符紋籙乍看有點格格不入,但他只是瞇著眼笑說自己早上去搬肋排。肋排?沒錯,就像《紙牌屋》凱文史貝西愛吃的那種。他問我們:「現在身上應該沒有味道吧?」 祖傳韻書開啟他的創作之路 台嶼符紋籙本名蕭輔昇,大學讀機械,退伍後赴舊金山藝術大學念多媒體,曾在後來製作《流言終結者》的「M5 Visual Effects」實習。在美六年後,返台從事遊戲業。2014年,他本想自行創業,豈料太太罹癌,遂辭去工作專心照顧她。也就在此時,小說之神彷如異相降臨,「我夢到一個紅衣女,跟我說趕快回家找出一個東西。半信半疑之下,我回到老家倉庫,那裡早就什麼都沒有,四舅公卻跟我說有東西藏在屋頂。我上去找,挖出一本書──《硃十五音》。」 《硃十五音》傳承自《彙集雅俗通十五音》,後者是由清同治年間文人謝秀嵐編纂,記載閩南語發音的韻書。有若天書的韻書怎會在老家倉庫?「問家中長輩,才知道我家在日本時代被抄過,原來的《彙集雅俗通十五音》搞丟了。後來祖先默記《十五音》,再到中國將記下的內容印成書。光復後沒多久發生二二八,阿祖怕惹禍上身,就把書一包丟到屋頂。」 閩南語韻書與他的創作有何關係?台嶼符紋籙開始話說從頭,每次解說都要把時間線拉得很長。「清代有一個學者叫黃謙,他提出十五音可用『三堆成字法』創閩南字,可是不怎麼成功。以前我做遊戲開發,熟悉程式處理,所以想到用ASCII的方法(編:基於拉丁字母的電腦編碼系統)來解黃謙的問題,也可一併處理同音字,結果就是『大語符紋』文字系統。」然而,一般人怎會知道閩南字,以及如何使用?台嶼符紋籙便把這套系統放到小說,「就像我的簽名。」 「不管是誰引導我找到那本書,我都會努力把一個失傳的文字系統傳承下去。」台嶼符紋籙在女孩打卡自拍的青春咖啡館裡對我說道。諄諄之言在一群人的下午茶中有種凸出的錯置感。 台嶼符紋籙當兵時曾入射擊隊,1997年在美國加州參加射擊比賽拿到團體賽冠軍。 從做遊戲到寫小說,會不會不適應?台嶼符紋籙說,最大的不同是空間感。遊戲需要創造視覺空間,小說則是要讓讀者想像這個空間。此外,遊戲無法用文字「悽悽慘慘戚戚」這樣壓縮人物情緒,但小說可以表現相當多。 藉輕奇幻沖淡歷史的血腥味 走錯棚,也是台嶼符紋籙小說給人的感受。他的「寶島歷史輕奇幻系列」,結合正史與小道,藉奇幻處理清代台灣,《逆轉生百合王女與六公主》以平埔族大肚王國為背景,卻有來自魔法世界的女皇;《迷途的黃斗乃》寫嘉慶年間海賊領袖蔡牽作亂,虛實之間恍若武俠小說;《台灣械鬥中的藍眼天使》以嘉義知縣王衍慶平亂為經,賽德克族傳說為緯,交織成斬妖除魔的異世界風景。 凡此種種,都讓台嶼符紋籙的歷史奇幻小說顯得獨一無二。不過真正讓人覺得「走錯棚」的,是他動用「不同的奇幻系統」來建構結合現實的世界觀,有原住民巫術信仰,日本動漫式的魔法,再加上中原武術與祕密結社。 為什麼不正經八百的寫歷史小說?台嶼符紋籙說:「台灣有正史以來,漢人在台的四百年歷史充滿血腥鬥爭,所以許多歷史小說都變成傷疤文學。」還沒癒合與癒合的一層層瘡疤,掀開來都是爛的。此外,朱一貴事件後,很多歷史定論都是官方說法,詮釋視角定於一尊。「這樣的環境下,你要如何描寫台灣歷史?」台嶼符紋籙反問。 自老家倉庫挖出的韻書,開啟了台嶼符紋籙的寫作之路。其中的「蕭興珍」便是他的祖上。 「從清朝過渡到日本時代的詩人洪棄生有詩云:『台灣刀俎地,殺氣填林樾。』我用奇幻小說的形式就是想化解殺氣。可以的話,我希望有不同觀點,政府的亂賊可能是百姓的義士。同樣的歷史,小說外是官方說法,是三年一小反,五年一大亂。放到小說,我希望讀者能嘻嘻哈哈的看完。所以除了奇幻,我更希望小說有趣味。」 在正史中撞見走錯棚的魔法公主,用奇幻形式、輕小說筆法讓故事騰空又接地氣,正是台嶼符紋籙的小說絕學。 閩客械鬥是難解的小說聖杯 不過眼前為我傳授寫作心法的道人,也有屬於自己的「小說聖杯」──渴求又難以企及的題材──閩客械鬥。「我們這一群寫台灣歷史小說的人,都苦惱如何寫閩客械鬥。」為何?「試想,你怎樣處理一段加害者跟被害者有名有姓,後人在哪都查得到的歷史?」 除此之外,道光六年的閩客械鬥遍及台灣西半部,現在卻像船過水無痕,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之中,小說又該如何解釋?道光六年的導火線是有人偷了一頭牛。偷牛是小事,問題是怎樣的組織結構,能讓偷牛這種小事快速變成上至噶瑪蘭,下至嘉義的勢力對決?「我們可以在歷史中找到前因與後果,但無法看到全貌──中間是怎樣的人或組織在使力。進一步追問:是誰驅動這個齒輪,他們又是為了什麼理念?」 「拉遠視角,你可以看到建立新政治實體跟復興中華,在台灣歷史上不斷出現。」台嶼符紋籙就像可隨意調整焦距的鏡頭,信口捻來就是不同時間軸的台灣。康熙二十五年鄭成功部下在諸羅縣結合「番民」反清;雍正三年水沙連社骨宗事件──清廷派員兩千,圍剿邵族水沙連社,翻出八十五個漢人頭顱;乾隆十年有彰化地豪流氓誣陷引起銅鑼村滅的三座厝事件;五十一年有震動北京,隔海調兵台灣的林爽文事件。小說家像孜孜矻矻的歷史專家,也像穿越時空的旅人。 談到這座島嶼的過往,台嶼符紋籙顯然有許多話可說。他的電腦有2T儲存空間,是他每週上國圖蒐羅的歷史資料。會不會怕資料損毀不見?「會啊,所以都是備份再備份。」 家族史也是台灣史的一部分如果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,歷史難逃當下者的詮釋,有洞見也有不見,台嶼符紋籙的版本顯然與我輩讀的「認識台灣」歷史課本不同。學生時課本只有中國史的他,又是如何開始認識台灣的? 為何不正經的寫歷史?台嶼符紋籙說,他不想再描繪「台灣刀俎地,殺氣填林樾」的血氣,而是用趣味吸引讀者,讓他們一同挖掘台灣歷史,「可以的話,我期待我的小說呈現多重觀點,政府的亂賊可能是百姓的義士。 」 「我老家在蘆竹,最早可追溯到乾隆時代,有一些老家族的祖墳正中供奉女性。為何是女性?因為當初從中原來的人,取得台灣土地最好的方法,是跟平埔族女子結婚。翻開我家族譜,有女子姓潘,就是因為祖先與平埔族通婚。」一般人總以為歷史距離自己很遠,不會想到家族史就是台灣史的一部分。 從清代的大小動亂到家族史,道人在時空中來去自如,一旁的自拍少女反倒像迷失在青春之中。最後我問台嶼符紋籙,創作小說是先有故事還是先有歷史事件?他的回答出乎我意料──「先有事件,因為歷史轉折遠比我們想的複雜。」 於是,小說家的故事追趕已成過去的歷史,歷史變得很輕,像棉花,只是沾著人血。
+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