啟動當代客語文學創作 為台灣文壇注入新活水-鏡文學

啟動當代客語文學創作 為台灣文壇注入新活水
文|  2024-05-16


由客家委員會與鏡文學合辦「當代客語創作計畫」今(16)日舉行啟動記者會,邀請7位不同世代的知名作家分享創作歷程,客委會主任委員楊長鎮表示,語言的使用形塑人們對世界的認知,當我們有能力使用母語進行文學創作,才能讓我們自己的語言、文化真正流傳下去。



▲左起為客委會主委楊長鎮、顧問陳萬益、作家高翊峰、作家甘耀明、計畫主持人利玉芳、作家李旺台、作家吳鳴、作家羅思容、作家張芳慈、作家張郅忻、顧問彭瑞金、鏡文學執行總編輯張惠菁。(圖/鏡文學)


楊主委指出,「當代客語創作計畫」特別邀請7位老中青世代知名作家,用全客語創作詩詞、小說,其發想來自14至16世紀的西方文藝復興,將母語創作從拉丁文解放出來,以及在中國的五四運動下,華語從文言文的束縛中獲得解放。感謝所有創作者參與此項計畫,為了讓客語不再是古老的想像,需要有更多人響應用客語創作,激發新的文學生命力,母語也才能夠延續生存下去。



▲客委會主委楊長鎮。(圖/鏡文學)



▲計畫主持人利玉芳。(圖/鏡文學)



▲鏡文學執行總編輯張惠菁。(圖/鏡文學)


「當代客語創作計畫」為客委會首度推動,由利玉芳擔任計畫主持人,聘請陳萬益、彭瑞金、范文芳3位老師擔任計畫顧問,邀請7位客語文學資歷豐富的創作者,包含小說家李旺台、甘耀明、高翊峰,散文家吳鳴、張郅忻,詩人羅思容、張芳慈,將以1年的時間進行創作,而創作成果將在115年問世。



▲由客家委員會與鏡文學合辦「當代客語創作計畫」正式啟動。(圖/鏡文學)


今天7位創作者均親身出席分享構思、創作歷程,期待帶給非客語族群啟發和刺激,實踐語言的多元精神,並透過客語創作來描繪當代生活經驗、思維與想像,將客語文學之美展現於世。客委會也期待透過當代客語文學創作,以語言的異同、特點,能夠像星星連結成星座,星座連結成星空,成就更為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,讓客語文學之美得以更廣泛地傳播和推廣。


創作者簡介

李旺台

小說家 資深媒體人、作家。近年勤於創作長篇歷史小說。已發表《獨角人王國》、《播磨丸》、《小說徐傍興》及《蕉王吳振瑞》等,其中《蕉王吳振瑞》近日被翻譯成英語,於美國Shadelandhouse Modern Press出版社出版。


甘耀明

小說家,苗栗獅潭人,已發表《神秘列車》、《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》、《殺鬼》、《喪禮上的故事》、《邦查女孩》、《冬將軍來的夏天》及《成為真正的人》等作品。曾3度獲得臺北國際書展大獎,2度獲得金鼎獎,以及金典獎、紅樓夢獎決審團獎/首獎、聯合報文學大獎等獎項。


高翊峰

小說家,出生於苗栗頭份市。著有長篇小說《2069》、《泡沫戰爭》、《幻艙》,短篇小說集《烏鴉燒》、《奔馳在美麗的光裡》、《傷疤引子》、《肉身蛾》及《家,這個牢籠》等。


吳鳴

散文家,本名彭明輝,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退休。研究範圍為近、現代中國史學史,並投注心力於當代臺灣史學研究與臺灣歷史教育;曾任雜誌、叢書與新聞編輯,文學創作以散文為主,曾獲第5屆時報散文首獎;結集作品有《湖邊的沈思》、《浮生逆旅》、《秋光侘寂》及《秋光拾得》等。


張郅忻

散文家,生於新竹,現於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撰寫「客語新文學」專欄。著有散文集《我家是聯合國》、《我的肚腹裡有一片海洋》、《孩子的我》、《憶曲心聲》,長篇小說《織》、《海市》、《山鏡》。另著有兒少小說《館中鼠》,並獲得金鼎獎。


羅思容

詩人、音樂人、畫家。歌詩作品有《每日》、《攬花去》、《多一個》、《落腳》、《今本日係馬》等。曾榮獲金曲獎、金音獎、華語音樂傳媒大獎等。詩文作品發表于《現代詩》、《臺灣文學季刊》、《笠詩刊》、香港《呼吸詩刊》、人間副刊等。


張芳慈

詩人。1986年加入笠詩社。1998年與多位國內女性詩人合創「女鯨詩社」。作品發表多年來跨領域的連結為特色。2020 年台北詩歌節焦點詩人,參與逾十場國內外詩歌節邀請詩人,作品廣為翻譯約十種外語,近幾年主持上百場藝文沙龍講座,並擔任多場音樂或劇場展演策劃與策展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