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
冬陽
社團法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、央廣《名偵探科普男》、復興電台《故事與它們的產地》節目主持人。
長期撰寫推理小說導讀、解說、評論與推薦。編輯工作資歷17年,曾任城邦出版集團馬可孛羅文化副總編輯。歡迎搜尋臉書關注「冬陽一直推」。
沒經歷過的事件,或許會視其為不可思議、光怪陸離;曾經歷過的時代,可能需要翻箱倒櫃那稱作記憶的倉房,時而點頭認同時而歪頭思索──張國立新作《私人間諜》考驗著中年以上讀者親炙的回憶,對照著年輕讀者自書冊獲悉以為的歷史。
「記憶」是狀態的描述,不論做動詞或名詞用,強調的是當下的情境,宛如快門喀嚓留存的紀錄;「回憶」則是在時間之河逆流回溯,需先找到那個明確的錨點,讓現在的自己重新感受、理解那已然殘缺的印象;「歷史」則是他者個人或集體的陳述,存在明確的意識形態以及論述脈絡。小說家不是歷史學者,寫出來的作品也不是個人回憶錄,而是在時空中流動跳躍、建立人物與事件,展現獨有的敘事主題。
張國立 著
出版日期:2022/3/16
《私人間諜》一書設立了四個時間點:民國六十到六十一年,六十四到六十五年,七十二年,九十七年。六十四到六十五年的敘事是最清晰多彩的,高中畢業先當完兵、退伍後經歷聯考洗禮、進入天主教大學就讀日文系的石曦明,以第一人稱視角陳述由一場場麻將賽堆砌而成的大四生活。絕倫超人的記憶力有助於在一百四十四張牌搭建起的戰場廝殺存活(即便運氣左右了七成勝敗),能考上分發到這個校系也是這項能力使然(還真有人把整本英文字典背起來),但每個人繳交五百元報名費、不清楚背後支持者是誰以及冠軍獎金多寡的博弈賽事,反而是印象最深、目標最明確、占據核心的記憶。
人腦的資訊存取不是3C產品的精準讀寫,會排他、不成比例的放大、產生看似莫名實有邏輯的串接──泛起漣漪的投石原點是麻將大賽,而且是綽號「螞蟻」的石曦明參與其中的麻將大賽。這個窮出名堂的傢伙在不同的宿舍間流轉,放牧人生般逐床位而居,若不是他人緣好、牌桌上的德性氣勢信念足以服人,否則黨員身分早為他貼上職業學生標籤。執著賽事到學業荒廢、感情難以為繼,不是因為賭鬼性情作祟、窮鬼力求翻身,更早之前暴力父親施加的種種養成他的反叛束縛、他的渴望獨立,深烙在他的腦子並且塑造出他的性格。
記憶是很囉唆糾纏的,不是不去想就不記得、不肯定就不存在,沒法召之即來揮之即去,這石曦明在十八九歲當兵的時候就遭遇到了。民國六十到六十一年,聯考失利的他先入伍,身家調查一看不得了,父親那說不上彪炳的軍中經歷讓他輾轉進了憲指部調查組,多了個照料他的警總保安處副處長,免去寒冬中軍服內襯塞兩天份報紙站凍得像冰棒的衛哨,只需手持Nikon F相機監視對窗的歸國學人在家動靜,基本上就是數饅頭過日子眼巴巴地等退伍。代號拐兩的石曦明稱不上盡忠職守,該做的事情還是不能少,尤其當那漂亮的女人出現在公寓窗台前抽菸時,相機快門順勢按下,工作日誌老實寫下。
可是就這麼怪,女人的漂亮是讓人回想不起來的漂亮,幾次拍照又都拍不出清晰的人影,副處長緊迫盯人地問到他懷疑眼睛懷疑人生。更麻煩的是,在那個時代,你的記憶不是你的記憶,是上級的、是黨國的、是機密存檔的、是事涉國家安全個人忠誠的,是會讓一個歸國學人因此身陷醜聞而得遠走他鄉的。問題是,他對那個女人的記憶沒法說頭昏了記錯了,只是欠一張決定性的照片,欠缺一個可以順藤摸瓜查出姓甚名誰、得以寫進報告結案歸檔的句點。於是這個記憶就賴著不走了,幾個人也就黏住他的人生不放了,石曦明成了用化名簽單據拿國家錢、為一個需要自己眼線人馬的傢伙當起他的私人間諜。
記憶是會被質疑、扭曲的,可以先射箭再畫靶般修改創造,而且在不自覺中進行。民國七十二年,去美國念西洋比較文學的石曦明接受國內大學的短期約聘回台了,而且還租下當年監控的歸國學人生活的屋宅住了進去。十多年前的那場監視行動還沒結束,記憶彷彿是個只有石曦明看得見的幽魂,他想細細尋覓,想確認那個女人是不是真的存在。然而對副處長而言,監視行動則是重新開啟,雖然住客同樣是吸了洋墨水、思想極可能出了偏差的歸國學人,但社會的氣氛變了、工作任務也不一樣了,只是他萬不同意(也無法理解)自己布的鍵、自己的細胞、自己的間諜不受控,不容許世界以他不同意的方式運作。
副處長化身為偵探,毫不低調地找來石曦明的友人、家人逐一盤問,關於石曦明的一切似乎因此慢慢澄澈清明起來──對讀者來說是如此,但偵探反而益發焦慮不安。他想要尋求他應該完整掌握的答案,想要追捕且教訓這個本為他用、不該脫離控制的間諜,甚至想徹查那個到底存不存在的女人……
記憶是會被再詮釋的,透過回顧爬梳找到不同的解讀方式,也找到新的對應姿態。記憶是會拿來比對的,個人與群體相比、現在與過去相比,主觀遠強過客觀。記憶不見得是往昔刻下的痕跡而已,也許換了人物、變了時空,再現時讓人有種既視感Déjà vu。記憶也會透過小說家穿梭在真實的人生經歷(自身或他者的交錯混合)與虛構的文字書寫,鑲嵌在存在與不存在的縫隙間放射耀眼的光芒。《私人間諜》有受限於記憶的戒慎、也有跳脫出記憶的豁達,在監視行動、麻將大賽、那個女人之間附身呢喃,乍看彷彿記錄下一段時代剪影,也像極了一場除魅之旅。
冬陽
社團法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、央廣《名偵探科普男》、復興電台《故事與它們的產地》節目主持人。
長期撰寫推理小說導讀、解說、評論與推薦。編輯工作資歷17年,曾任城邦出版集團馬可孛羅文化副總編輯。歡迎搜尋臉書關注「冬陽一直推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