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主題企劃】鏡文學開演|小說活了起來 ,故事站上舞台!

【主題企劃】鏡文學開演|小說活了起來 ,故事站上舞台!

【鏡文學 X 剝皮寮】   連假期間,文學開演!文字靈魂注入光影脈動小說活了起來故事站上舞台 清明、兒童節連假期間,與家人掃墓祭祖之餘,想要跟著鏡文學的腳步,一睹具備改編影視潛力的精彩好故事嗎? 這一次,我們特別精選出15部作品,讀好讀滿,連假再也不孤單! 除此之外,4/4(四)—4/6(六)鏡文學更與「剝皮寮歷史街區」合作,將放映兩部鏡文學簽約作品改編短片:林秀赫《冰箱》、王天寬《對講機》,並邀請原著作者參與映後座談,歡迎讀者蒞臨參與!  剝剝看電影|鏡框之外的延伸:尋著光影的脈絡,探索鏡頭下的故事 ☆【活動資訊】活動地點|視聽室(萬華區康定路173巷5號)日期時間|4/4(四)—4/6(六) 14:00、16:00參加方式|開演前30分鐘開放排隊入場,座位有限,額滿為止注意事項|視聽室內禁止飲食,敬請配合主辦單位|剝皮寮歷史街區(詳情請上活動頁查詢) ☆【節目資訊】🔴 4/4 (四) 14:00  《兒子的大玩偶:數位修復版》The Sandwich Man      臺灣│1983│108min│普遍級1983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、男配角、童星入圍1984德國曼海姆影展改編自作家黃春明的《兒子的大玩偶》、《小琪的那頂帽子》和《蘋果的滋味》短篇小說,此部電影為台灣新電影接續《光陰的故事》的力作。青年為了妻小,學日本雜誌上的三明治人背看板宣傳電影;業務員下鄉推銷日本進口快鍋卻差點賠上命;貧民窟工人撞上美國車,咬下蘋果的那一刻才知最諷刺的現實。政治是虛假的,社會才是真實的,百看不厭的老經典告訴我們,這句話一點也不錯。🔴 4/5(五) 14:00  《冰箱》Minus  (立刻看原著小說)2018年金馬學院作品一間舊公寓,一台破冰箱,三個瘋婆娘,在颱風過後的夜晚,地濕、漏水、心不寧,房裏突然傳出神秘的噪音聲,一個魔幻的夜晚就這樣開始了。★與談人:金馬學院學員、原著作者  林秀赫🔴 4/6(六) 14:00  《對講機》Upstairs, Downstairs (立刻看原著小說)2018年金馬學院作品公寓樓下的門鈴對講機壞了,真真找人修理後,拿著對講機的屍體在樓宇間展開收錢之旅。有的鄰居爽快分攤,有的鄰居嫌棄真真愛管閒事。真真多次按下蔡先生的門鈴都無人應門,但屋內卻頻頻傳來不尋常的狗吠聲……★與談人:金馬學院學員、原著作者  王天寬 🔴 4/6 (六) 16:00  《推拿》Blind Massage     中國, 法國│2014│彩色│114 min│限制級2014柏林影展最佳攝影銀熊獎2014金馬獎最佳劇情片、最佳新演員、最佳改編劇本、最佳攝影、最佳剪輯、最佳音效改編自畢飛宇同名小說,看見那些看不見的,導演婁燁以各式模糊畫面、黑幕、失焦逼近失明的世界,又啟用視障人士參與演出,鏡頭極端貼近,細膩收音下,腳步與動作都戰戰兢兢,眼睛看了,也彷彿耳朵聽了,目茫,耳聰,不是視覺奇觀,而是體感的奇妙湧現,那時,愛是什麼模樣?慾望是什麼形狀?失了影,更接近真。  ▼ 鏡文學─改編影視 小說推薦 ▼  ☆【 改編影視起跑 】一間舊公寓,一台破冰箱,兔子與瘋婆娘,一個隨機殺人事件後的夜晚 聿珊下班後差點搭上發生隨機殺人事件的捷運列車,雖然躲過一劫,她卻開始耳鳴。尋找耳鳴原因的過程中,不斷與室友們產生摩擦。最後她懷疑耳鳴的來源,是門口的一臺冰箱……   駱以軍:「我覺得這位小說家是很會調情的,是性感的說故事的人,具有某種說故事人的氣氛與天分。」 我沒有告訴他,我感到被冒犯, 尤其當我試著紀錄我的生活,卻總是無法寫完整,時序總是錯亂,對話總是從這個人口中連到那個人嘴裡, 他那種唾手可得的平鋪直敘行文,對我而言有多麼反諷。我也沒有告訴他一直用「原來」其實顯得敘述者很笨。 我沒有告訴他我的真相。  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作者吳曉樂新作! 大人虛榮的生死鬥,小孩無辜的大冒險。陳勻嫻一心力爭上游,原本期待嫁入豪門後可入住台北精華地段,享盡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,不料夫家財力衰耗,無可揮霍的她只得回歸職場。儘管她想給兒子楊培宸最好的一切,也不得不屈服於經濟壓力的磨輾。直到那天,命運華麗地轉身,她遇見願意出資讓兒子就讀貴族學校的老闆Ted與其太太梁家綺。下午茶、貴婦交流、名牌包、米其林大廚私房課程讓她目眩神迷,但背後默默運作的一切,卻幾乎將陳勻嫻一家捲入風暴之中......  流轉在乘客間的求婚戒指,成就一場不平凡的際遇。 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,弄丟最重要的物品,本來應是完美求婚的計畫,最後會成為悲劇嗎?今天,奕之準備了一連串求婚的驚喜,卻在前往求婚地點時戒指掉在捷運上。戒指在捷運上經手幾人後被電台主持人帶回公司,在廣播上公開此事,戒指最終如何輾轉回到奕之手上?中間那些經手的人,又有什麼意想不到的連結?   譜出禁忌戀曲─劉以豪、郭雪芙領銜主演 在婚姻關係正式生效前,每個人都是自由的。從未婚到即將結婚,是一段愛情最脆弱的時刻。那些曾經錯過的、有緣無份的、來不及了解卻相互吸引的.....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冒出來,或有意無意撩撥你的心,或掀起一陣風暴,然後即將結婚的你搞不懂了,愛情究竟是什麼? 可是呀,教堂的鐘聲已經響起。    這個故事裡沒有好人壞人,只有三個想回家的人。 刑事小隊長陳江,縱橫黑白兩道,長官器重他的江湖威望,容忍他遊走法律邊緣發大財,就在他快退休的年紀,與黑道大亨陳志雄「博鋩角」,私下縱放誤殺酒店小姐的小瑞,小瑞消失後被黑道藏鏡人收編,成為頭號槍擊要犯。大腕刑警與頭號殺手被迫正面交鋒,兩人進無路、退無步,陳江該如何解決這個危機?    台灣司法史上纏訟最久 白色恐怖時期最曲折離奇的冤獄案 一九五九年七月,一起命案揭開台灣司法史上曲折離奇的冤獄。武漢大旅社是台北當時最豪華的旅館,生意興隆,卻因員工吊死,演變成匪諜案。白色恐怖下最黑暗的「配合政策需要」被導演慘劇於焉產生,案件牽連情治單位、司法機關、甚至最高當局……到底是謀財害命還是匪諜殺人?轉型正義的當下,真相尚在層層黑幕之中。 

+ More
【主題企劃】旅行與閱讀:給旅人的日常備忘錄

【主題企劃】旅行與閱讀:給旅人的日常備忘錄

 關於一趟旅程,該如何註解?「旅行」、「閱讀」、「寫作」、「咖啡」、「邂逅」發現自己在一張空白紙頁上寫下了這些字,回過神來,油墨未乾。仔細一想,至今的每一趟旅程似乎都離不開這些字詞,甚至能夠為之概括,但若要認真說來,順序應該是這樣的:閱讀-旅行-邂逅-咖啡-寫作。一趟旅程的從無到有,從開始到結束,或者,不結束。  閱讀── 喜歡在出發前閱讀關於目的地的書籍,輕描淡寫的最好。 有句話說「讀書萬卷,不如行路萬里。」聽上去好像頗有道理,但是細想,這兩件事怎會是此等互補關係?滿腹詩書,若沒有用雙腳去走踏、驗證或者推翻,那麼終究是別人的東西; 行至天涯,若沒能與書卷文字相共鳴,那也顯得枯燥乏味。 喜歡在出發前閱讀關於目的地的書籍,輕描淡寫的最好,讓城市作為背景,讓角色演繹,讓故事脈絡自然流動,如此即便不去解釋得太多,也讓人有無限想像、心生嚮往。 比如說柏林吧,那時候會想去柏林,就是看了陳綺貞的《不在他方》。其實書裡也沒具體說出關於這座城市的什麼,只說她在這座城市感冒了、說城裡的早午餐賣得特別晚,說歐洲終究不如台北方便,還有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。 真正去了以後,城市背景不變,大多的轉角後依然是未知,但主角換成了我,還能夠不帶有任何期望或者成見地去探索。待歸來後再拾起書頁,印刷於紙纖維上的文字突然都得到了更深的解釋,平面成了立體,清晰也深刻。這就是旅行與閱讀相輔相成的樂趣吧。 旅行──再小的步伐都可以是前進,再瑣碎的日常都可以是浪漫。 在整理行李的時候,總是喜歡在背包裡丟進一本書,同時又暗問自己:會看嗎?最後的結果當然是不會,屢試不爽,但我偏偏到現在還是不信邪,重複地做著這個動作。 我是一個沒有辦法在旅途中靜下來閱讀的人,書永遠翻不過三頁,晃過眼的每一個瞬間都讓我分心,無法克制自己去觀察身邊的一切。書裡的文字永遠就是在那,倘若不慎遺失了,再買一本便是。但眼前的風景啊、當下的感受啊; 一場偶然的相遇,一次深刻的對談,錯過了,就沒了。 旅途中的我就是一本內頁空白的書冊,行走的每一步都踩踏墨水,撰寫屬於我的章節。「為什麼要旅行?」人們總愛問這個問題,就是為了享有這般特權吧,此時五體感知都被放大,每件事都是新鮮的,再小的步伐都可以是前進,再瑣碎的日常都可以是浪漫。 邂逅──  選擇一個人出發,追求的並不是孤獨,而是意料之外的陪伴。 關於一個人旅行這件事,近年來好像掀起了一股狂潮,「獨旅」於是成一個賣點,但說到底,它就是個選擇而已。有人愛海,就有人喜歡山; 有人戀夏,就有人獨鍾冬雪; 有人愛好結伴,就有人嚮往獨自上路。 路途中的每一段關係都是細膩且珍貴的,甚至可以說是被無意識地美化了,覆蓋錯覺與偏差,金絮其外,卻又摸不著其內,因此永遠美好。(攝於:巴塞隆納,西班牙) 對我來說,選擇一個人出發,追求的並不是孤獨,而是意料之外的陪伴,也就是旅途中的「邂逅」吧。 曾在旅途中串起深刻友情,也曾交織刻骨銘心的愛情,路途中的每一段關係都是細膩且珍貴的,甚至可以說是被無意識地美化了,覆蓋錯覺與偏差,金絮其外,卻又摸不著其內,因此永遠美好。一直沒能好好說來這麼個什麼樣的道理,直到讀起賴以威的《旅行與邂逅》,第三章節,女孩娓娓道來與他稍縱即逝的相遇,我才明白了這樣的情感連結為何令人如此上心。 「他是一本封面設計的很好、封底的推薦、第一頁的導讀跟自序都很吸引人的小說,我原本希望能繼續下去,但是翻開第一張就被人關起來,上了膠膜收起來。有時候因為沒看到的關係,你會一直想念,甚直覺得它比任何書都還要精采。」 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呼應這句話,這部連載於〈鏡文學〉上的作品到第四章節就突然地結束了,恰恰止在男女主角即將重逢的前一刻,以致至今我仍頻頻想念,實在很揪心。 咖啡──  咖啡廳作為城市裡的烏托邦、是令人能夠暫時現實脫節的歇腳 每每出發前往一座城市之前,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查交通、也不是找住宿,而是打開地圖,開始搜尋一間又一間的咖啡廳,然後一一標註,看上去還以為在盤點妃嬪。原先一個出自於興趣的舉動,長期下來才發現事有蹊翹:從地圖上咖啡廳的分布,其實可以看得出另一種城市脈絡。 咖啡廳作為城市裡的烏托邦、是令人能夠暫時現實脫節的歇腳處,概括了這座城市中無數群體心中的理想生活樣貌。復古、極簡、工業、鄉村……無論是對哪種風格心生嚮往,你都能找到一個角落將自己完美置入,然後在空間裡找到與你頻率相似的人。 有趣的是,在咖啡廳越多的城市,我的文字產值好像就越高,或許是因為有更多時間和自己對話、細嚼日常,安靜地書寫。(攝於:伊斯坦堡,土耳其) 拿近年歐洲迅速竄起的Vegan Café狂潮來說吧,Vegan代表全素,但歐美人所追求的全素已不僅僅是「動物性不使用」,而是對於食材品質與來源更上一層樓的堅持。若說有「文青」、「廢青」、「憤青」,那麼絕對有一種是「純素青」,特色是有藝術家般的衣著、左右臂上可能有幾何行刺青、熱愛杏仁奶、綠色果昔和酪梨土司,包包裡永遠有一根香蕉。近年在歐洲總喜歡往Vegan Café的街區跑,就是找個地方歇腳,也看看世界各地的文青都在幹些什麼。通常整個街區都會洋溢著放鬆的藝術氣息、特色小店林立,怎麼晃都有趣。 從國中開始有泡咖啡廳的習慣,因為家庭因素的關係,從小就很不喜歡待在家裡,到後來一直演變成不在咖啡廳就無法靜下心來做事的怪毛病。也許也是這個原因,城市中咖啡廳的對我來說格外重要,找到一間能夠與之契合、反覆造訪的咖啡廳,恍若是在異鄉找到回家的路,令人安心。 有趣的是,在咖啡廳越多的城市,我的文字產值好像就越高,或許是因為有更多時間和自己對話、細嚼日常,安靜地書寫。 當然,咖啡廳在某些時候也是救命的場所,比如說,如果不是因為那些在風雪中晃著暖光的咖啡廳,我大概已經凍死在2017年柏林冬日的大街上了吧。 寫作── 在我的文字裡看見畫面,彷彿與我同在旅途上。 寫作這件事該從何說起呢?大概要從國中熱衷於言情小說開始。那時候課本上說小說家不入流,看了只覺得豈有此理。火紅流傳在國中女生間的《天使街23號》,我花了好幾週的時間,用介於課桌與大腿之間的那個空間把它給讀上了好幾遍,唯獨對結局感到相當不滿。男女主角居然就這麼站在海邊吹冷風、互看、沒個結果?於是開始提筆為小說接續,寫自己想要的結局,到底也說不上是結局,就是無限延伸的亂寫。寫到後來乏了,開始自己編故事,印象中每節課都在寫,一年下來寫了足足五本吧。雖然通常都是半路夭折、半途而廢的作品,因為想法來得太多太快了,但就是喜歡書寫的這個過程,筆桿都是停不下來的。 如今「旅程有終,故事無盡」這八個字承載了我書寫的意義,一趟旅程終會結束,但故事不會停止,更不會止於我。(攝於:比利時,根特) 上路後寫作,為得是記錄,好笑的是其實我原來都是以英文書寫,直到某次發了篇中文文章,迴響甚大,才發現自己原來有這樣的市場,不知不覺也累間積了些觀眾,便開始更細膩地琢磨文字。如今「旅程有終,故事無盡」這八個字承載了我書寫的意義,一趟旅程終會結束,但故事不會停止,更不會止於我。當故事被寫下,它就不再是只屬於我的了,它能夠被讀者任意地解讀,然後破繭而出,在他人的生命中展翅。 人們說能夠在我的文字裡看見畫面,彷彿與我同在旅途上,我想很大的原因是拜從前熱愛寫小說的自己所賜,只不過後來寫的-都是自己的故事。   ✈ 2018年10月全館活動 ✈ 城市有戲 :給旅人的日常備忘錄   本文作者 | 黃昕語 Iris Huang(@irisspace)生於95年初夏|旅人、自由撰稿人、Irisspace網站創立人與經營者(為故事書寫、為記憶攝影。多愁善感,雖然表面看不出來。「希望你不僅是為了要去某個地方而看我的文章,而是因為看了我的文章,開始想去某個地方。」)Instagram::@irisspaceWebsite:::irisspace.com  

+ More
【主題企劃】一月新鏡作品

【主題企劃】一月新鏡作品

MirrorMirror告訴我,哪本小說最新鮮? 今年,我們企劃了全新的單元─「每月新鏡作品」,收集站編們每月最推薦的新進作品,並且將他們的評語毫無保留、完整公開,希望能給老讀者、新讀者一些參考,做為站上閱讀的指南。 本月我們收集的作品為:《DNA的惡力》、《佐藤家的秘密》、《9個故事》、《百工之人》、《惡魔驚喜箱》、《深度安靜》,涵蓋奇幻、寫實、溫馨、驚悚等不同面向,底下分別為編輯的評語及推薦,希望能幫助您發掘站上,更多有趣的故事!

+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