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作家特寫】從渾身汗臭的男孩,到用故事承載民族使命的大叔——多馬斯

【作家特寫】從渾身汗臭的男孩,到用故事承載民族使命的大叔——多馬斯

立刻閱讀:異空間飛行放空思緒,試著把時空拉回高一新生入學那一天,新同學中有位男孩膚色與輪廓比他人深,說話帶著腔調,而且衛生習慣似乎不大好,經過他身旁總隱約能聞到一股汗酸味。似乎整個社會對原住民的負面刻板印象,都在他身上能找到一絲痕跡。你會帶著好奇心與他攀談,摸摸他的來歷?還是在心中默默畫下一道界線與他保持距離?或者,在那個青澀毛躁的年紀,你會脫口喊他一聲「番仔」,把他當成笑柄嘲弄一番,逞一時威風? 或許當年你的班上就有這樣一個男孩,但你早已不記得與他相處的片段。唯一能肯定的是早在畢業沒幾年,這男孩的身影就在你腦海中失焦泛黃,最終徹底消失,再也憶不起。但你不知道的是,對男孩來說,當時的每個片段,無論是羞辱霸凌或冷眼旁觀,都是無論過了多久也難以卸下的情感包袱。 一晃眼三十年過去,原住民在台灣社會是否已掙來真正的理解、尊嚴與平等仍有待商榷,但至少現下的社會氣氛已不容任何人再把「番仔」輕蔑地掛在嘴邊。而當年教室裡那個泰雅族男孩,在閱讀與寫作中找到了自己,靠著獨樹一格的原住民創作成了文學獎常勝軍,他的名字是多馬斯。 有過這樣的生命歷程,想像中多馬斯的人跟作品應該是沉重而嚴肅,但訪談那天他是如此幽默從容,即便談起十五歲那年從山區遷往平地後遭遇的種種歧視,語氣也雲淡風輕不帶一絲控訴。 談起十五歲那年從山區遷往平地後遭遇的種種歧視,多馬斯的語氣也雲淡風輕不帶一絲控訴。 「小時候在山上只知道自己的生活環境比較窮困,但是一直到了十五歲那年下山讀書時才意識到自己被當成異類,被人罵『番仔』。我們說話的腔調不一樣,生活習慣也不一樣,像是洗澡、刷牙,小時候在山上沒有這種規律的習慣,所以難免會有體味,就連老師經過都會問我有沒有洗澡。」有趣的是少時因口音被嘲弄的多馬斯,此刻說起話來卻字正腔圓。他說是都市生活磨去了腔調,他笑稱如今每回前往山區部落探訪時,這口都市腔反倒成了族人調侃的話題。 運用「穿越 」手法增添故事趣味性 在高中擔任國文老師的多馬斯,受訪時說起話來也像在教課,但不是那種說教式的權威語氣,而是有種一股腦兒想分享的熱誠。他沒有受訪老手那種幹練算計,問他什麼,常常說著說著話題就轉走,自顧自說起想說的。他就像悠遊在山林裡那陣自由自在的微風,天南地北遼遠開闊。這樣的性格也反映在他作品的多樣性當中。 多馬斯的創作,不論是放在原住民文學甚或整個華文創作領域中都顯得自成一格。雖然他的創作幾乎全是以原住民文化為背景,但他靠著情節與敘事手法上的複雜多變,用相同養分開出不同的花。對原住民文學不遺餘力的他,曾參與山海文化雜誌社舉辦的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散文組評選,與同為評審的巴代(左起)、駱以軍、楊翠、簡齊儒合影。好比此刻正在鏡文學網站上連載中的《獨白》,故事由國中校園少男與少女間若有似無的曖昧展開,卻因為少女在畢業前夕慘遭訓導主任性侵而未能開花結果。成年後的兩人在故鄉再度碰頭,陷入回憶的兩人,緩緩道出當年的悲劇如何讓他們不得不提前成長面對現實。多馬斯以一段原住民青少年的酸甜愛戀為起頭,帶出部落少男少女從山林走入社會的哀愁。字裡行間彷彿能聞到山林裡的青草味,卻也嗅得出一絲與現實搏鬥的血腥味。 而另外一部連載作品《異空間飛行》更是一部極具野心的史詩鉅作。他運用時下流行的「穿越」手法,描述一名飛行員在部隊演習時意外穿越時空,回到一九三零年的霧社山區。一頭霧水的飛官遇見了純真的賽德克族女孩,兩人跨越文化與時代的隔閡,產生奇妙的共鳴。多馬斯在《異空間飛行》中以虛實交錯的敘事手法,還原當年原住民族與日本帝國激烈交戰的悲壯。《異空間飛行》宏大的主題及歷史背景與魏德聖導演的電影《賽德克‧巴萊》頗有異曲同工之妙,但是多馬斯貫穿古今的魔幻寫實手法,卻又替嚴肅的歷史故事增添了幾分驚喜。 泰雅族的根本精神:永續經營 多樣化的主題與創作手法,讓多馬斯的作品比起刻板印象中的原住民文學更為易讀,也多了些娛樂性,然而娛樂他人並非他寫作的初衷。寫了十幾年的多馬斯說,時至今日,他仍是為自己、為族群而寫。最近醉心於栽種有機作物的他笑稱,自己其實最嚮往的是在山林過著耕讀生活,但偏偏他是個有使命感的大叔,利用正職空檔日以繼夜地寫,無非就是希望能透過作品讓族群延續。儘管完全恢復傳統已是不切實際的奢望,但至少要能將傳統的核心價值留下。那麼對他而言,泰雅族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呢?多馬斯說是「gaga」。「gaga」為泰雅族語,在不同情境下有不同解釋,難以用漢字直接對應翻譯。多馬斯說,「gaga」的根本精神,其實就是永續經營。 最近醉心於栽種有機作物的他笑稱,自己其實最嚮往的是在山林過著耕讀生活,但偏偏他是個有使命感的大叔,利用正職空檔日以繼夜地寫,無非就是希望能透過作品讓族群延續。 「很多人對原住民有很多誤解,例如覺得我們狩獵是破壞生態的行為。但其實原住民有很嚴謹的規範,好比說春夏是動物交配的季節,因此嚴禁狩獵。如果我們把山裡的資源都用完了,明年怎麼辦呢?很多人批評原住民不儲蓄,但山裡的資源都已準備好了,我們為什麼要儲蓄?社會對原住民的誤解,其實是因為漢人與日本政府強行將他們的價值觀加入原住民族,導致如今成了四不像。」從開始訪談以來始終談笑風生的多馬斯,說起原住民議題時神情顯得嚴肅,語氣也略為激昂了起來。 「全世界的少數族群都正在被強勢族群弱化消滅,從語言到傳統價值都在慢慢 崩塌。年輕一代的原住民雖然還保有原住民的臉孔,但卻已經沒有原住民的靈魂。語言藏有一個族群的古老密碼,形成語言需要非常長的時間,但是要消滅卻很簡單,一個『說國語運動』就幾乎讓原住民母語滅絕。所以我希望至少透過文字,讓讀者了解原住民的歷史與傳統。」多馬斯說道。 唯有新舊交融才能帶來生之氣息 多馬斯罩身上的原住民傳統圖騰花樣,是他妻子揉合傳統自創的圖樣。而他的創作,就像這些圖騰一樣,用行動實踐傳統,也在傳統中尋找新生。正因為背負著這樣的使命感,多馬斯的創作不走老路,堅持以創新手法將原住民文學帶出新生命。但他也承認,寫了十幾年下來,雖然在文學界掙到了該有的地位,但作品卻只能在學術界流傳,成為研究生的論文題材,多少有些可惜。既然他的初衷是透過作品替原住民發聲,那麼想辦法提高作品能見度就成為最實際的課題。多馬斯直率地說:「我們都自爽啊,作品都只在這圈子裡轉來轉去。有些老人家甚至連電腦都不會用,該如何推銷自己的作品?我寫了這麼多年,也得過一些獎,不敢說自己寫得如何。但這次跟鏡文學合作,內心確實再度燃起一股念頭,心想或許可以試著行銷自己,把作品推出去。畢竟這是時代的趨勢。」 二零零六年,多馬斯曾以《雪國再見》獲得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推薦獎,當時他在得獎感言中寫下這樣一段文字:「對我的族群來說,回顧近兩百年來的歷史,似乎與悲劇脫離不了關係,悲的因子來自侵略者與殖民者所延續百年來的不堪,凌辱了整個族群的完整的存在意識,時至今日我們已經是不折不扣的黃昏民族且血肉模糊,有無存在只消一念之間罷了。療傷止痛也許是我這一輩最大的使命,漸漸的慢慢的積極的走出歷史的陰霾,從強勢族群的夾縫中找尋一絲絲曙光,建構出族群的主體意識,說不定這個時代是原住民族再生的時代。」該篇感言距今已有十一年,問起多馬斯,十一年過去了,這段悲壯的文字依然能代表他對族群現況的想法嗎?多馬斯沉默地點點頭。

+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