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十信風暴》新書發表會——牽連150億最大弊案!見證燒向政經社會的金融大火
1985年台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因違法超貸,引起擠兌風暴,不僅重挫台灣政治、財經,更造成社會不安、舉國動盪,「十信案」主事者蔡辰洲與財政官員的攻防,幾近動搖國本、並影響日後政局改革,堪稱台灣歷史上風暴最烈的金融弊案。當年參與十信、國信兩案的資深新聞工作者、「鏡文學」作家王駿,執筆《十信風暴》,以紀實小說形式呈現當年弊案之下的暗潮洶湧,揭密此案不為人知箇中內幕及採訪歷程。作品在「鏡文學」官網連載時就廣受好評,日前已出版為實體書,並於今(18日)舉行新書發表會,邀請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對談。《十信風暴》王駿 著出版日期:2020/7/3「撰寫這部小說使用大量資料,尤其書中人物絕大多數以真名登場,因而所寫內容必須有所本,有根據、有證據。」王駿表示,「十信案」爆發時他正任職於《工商時報》,幾乎從弊案開端到結束都參與報導,撰寫《十信風暴》前,他蒐集了大量資料,一類是自己早年收藏,第二類則是去圖書館蒐羅所獲。此外,王駿也完善保存當年跑「十信案」的訪談資料,包含俞國華談十信始末、陸潤康談十信始末及日後遭遇等等,擁有了此案的第一手文件。十信案真是蔣經國為轉移江南案才引爆?解嚴前政府權力隻手遮天,不到40歲的蔡辰洲卻能板蕩台灣政局?對於弊案種種疑點,回首35年前的事件,王駿在《十信風暴》中點出許多檯面上沒說的秘辛,包含當時輕易放行官員,連帶對涉案商場大號人物也沒追究。知名作家管仁健也指出,當時外有江南案觸怒美國政府,內有十信案引發金融風暴,兩案都涉及情治系統各擁心目中蔣經國死後的接班人,因而也成為加速解嚴的最後兩根稻草,王駿則透過強健筆觸,解開謎團重重的十信案,揭發其中內情。▲王駿《十信風暴》新書發表會。(圖/鏡文學)而「十信案」對於當下台灣政治環境有何意義,謝金河表示,十信是台灣經濟與政治發展中,非常重要起承轉合的點,當時經濟面臨巨大傷害,台灣股市跌到636點,經濟前景岌岌可危,很多人積極辦理移民,十信的擠兌風暴帶給台灣很大的信心危機;沒想到大危機也是大轉機,不到5年內,台股竟靠著熱錢推升房市與股市。前司法院長賴英照則說,這30年間台灣的金融版圖發生本質的變化,過去公營銀行掌控金融業的局面已經完全翻轉,有別當初公營接管模式,現今金融體系正派經營相對重要。弊案帶來的影響皆於《十信風暴》中完整呈現,該作已於7月3日出版上市。 【7/18 新書發表記者會現場補充】行政院前院長陳冲提到,對於「十信案」自己也有一段淵源,未在書中被提起,他表示,十信出事時,他任職於農民銀行企劃部副理,當時合庫得知要概括承受時非常不願意,農銀董事長便找他商量是否要接管十信,他便提出兩項理由說服政府:第一能安定金融秩序,同時將十信尾大不掉的事情解決,第二希望能把都市的錢帶到鄉村去,可惜最終並未說服成功,未能拿下接管事項。這次王駿將「十信案」以小說形式記錄下來,勾起當年不少回憶。主持人陳鳳馨則說,自己也曾動念寫「十信案」,卻因怕無人在意而遲遲未動筆,好奇王駿為何想將「十信案」寫成書。王駿回答,去年3月就受邀出書,過程蒐集許多資料,怕使用真名不妥,還拿書請教法律前輩,整本著作內容、對白皆屬實,採用當年報導內容還原真相。對此陳鳳馨稱讚,王駿的筆法擺脫調查報導的乏味,又將事件來龍去脈交代清楚,實在精彩!▲左起主持人陳鳳馨、作者王駿、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。(圖/鏡文學)「王駿寫了《十信風暴》,勾起我許多往事。」謝金河則說,當時剛在《財訊》任職時,就十分關注十信的營運狀況,發現蔡辰洲不斷用高利貸借錢,便寫了第一篇報導在《財訊》出刊,不料11月才見報,12月十信就爆發擠兌潮,十信風暴就此展開。當年,《財訊》需要大量十信相關報導,找了許多外稿記者,第一好手就是王駿。回想當年報導弊案時,挖掘內幕的功力相對重要,王駿分享,當時除了翻垃圾桶、收集高官開完會的便條紙,用鉛筆畫出字跡拓印,還曾假冒賦稅署員工,打給工業局索取公文,再偽裝成財政部工友取得後刊登。此外,王駿對於事件過程的記憶力也異於常人,他在書中提到,當時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還是立委,卻捲入金權糾葛,王駿便在現場直接背出當年《聯合報》在1985年8月22日刊登此事,及完整標題「王金平欠國信10億,從未付息,手續費未入帳,恐有流入私人口袋之嫌」,證實所寫之事皆有所本。對此陳鳳馨說,王駿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,當下發生的新聞、過去的關聯性他都好奇,再藉由訪談把故事人物的背景串聯起來,記下來後撰寫成冊,就是王駿寫作的功力。對於書中沒提到的內幕,陳鳳馨好奇問,當時調查局是否有監聽財經部的電話,引爆導火線的那通電話,為何成為懸案?王駿則說,財政部前次長戴立寧曾親口說過,若他打了電話就是違反限制秘密原則,十信內一定有公文指示,但是沒有;所以在書中描述此段時正反並陳,「至於有沒有,我心裡有答案,但不能講。」▲《十信風暴》作者王駿。(圖/鏡文學)至於「十信案」關鍵人物蔡辰洲,陳鳳馨認為,「十信案」發生在台灣經濟低谷的時刻,之後台灣經濟轉為蓬勃,若蔡辰洲撐過弊案,是否就有機會翻身?對此謝金河回答,在那個年代,政商都有一定的困境,蔡辰州敗在動用太多政商人事,包含蕭政之、立委十三兄弟等,「若他政商分際能分清楚,沒有選上立委動用政治人事,不會有這麼慘的晚年。」另外,為何蔣政府對十信和國泰信託的處理方式截然不同,是否有書中未提到的內情?王駿表示,會嚴辦十信卻輕放國泰,為的是「讓局面不要太動盪」,其中牽扯到結黨營私問題,有政治因素和無政治因素的差別,「若辦了十信又國泰,場面會一發不可收拾。」▲王駿《十信風暴》新書發表會。(圖/鏡文學)最後王駿分享,希望《十信風暴》能帶領讀者了解台灣曾經歷過這個大時代,「只要大家看完覺得很好看,我就滿足了!」陳鳳馨也說,對於不知道「十信案」的讀者,可能就當作故事的方式看完,但對於經歷過那個時代的我們,十信案扮演著重要的意義,包含現今《銀行法》的規範細節,例如股東持股的限制、銀行放款的限制,「永遠不要放棄任何一次危機」,若沒有「十信案」,金融法規可能無法修改的這麼完整。謝金河則說,王駿寫的《十信風暴》記錄了那30年台灣經濟的起承轉合,把一個大時代用精彩的故事呈現,造成台灣政經社會如此翻騰的「十信案」,用王駿的筆記錄下來,或許看完《十信風暴》,就能知道台灣經濟下一步該怎麼走。
+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