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十信风暴》新书发表会——牵连150亿最大弊案!见证烧向政经社会的金融大火-鏡文學

《十信风暴》新书发表会——牵连150亿最大弊案!见证烧向政经社会的金融大火
文|镜文学 2020-07-20


 1985年台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因违法超贷,引起挤兑风暴,不仅重挫台湾政治、财经,更造成社会不安、举国动荡,「十信案」主事者蔡辰洲与财政官员的攻防,几近动摇国本、并影响日后政局改革,堪称台湾历史上风暴最烈的金融弊案。当年参与十信、国信两案的资深新闻工作者、「镜文学」作家王骏,执笔《十信风暴》,以纪实小说形式呈现当年弊案之下的暗潮汹涌,揭密此案不为人知个中内幕及采访历程。作品在「镜文学」官网连载时就广受好评,日前已出版为实体书,并于今(18日)举行新书发表会,邀请财信传媒集团董事长谢金河对谈。



《十信风暴》

王骏 着

出版日期:2020/7/3


 

 「撰写这部小说使用大量数据,尤其书中人物绝大多数以真名登场,因而所写内容必须有所本,有根据、有证据。」王骏表示,「十信案」爆发时他正任职于《工商时报》,几乎从弊案开端到结束都参与报导,撰写《十信风暴》前,他搜集了大量资料,一类是自己早年收藏,第二类则是去图书馆搜罗所获。此外,王骏也完善保存当年跑「十信案」的访谈资料,包含俞国华谈十信始末、陆润康谈十信始末及日后遭遇等等,拥有了此案的第一手文件。


 十信案真是蒋经国为转移江南案才引爆?解严前政府权力只手遮天,不到40岁的蔡辰洲却能板荡台湾政局?对于弊案种种疑点,回首35年前的事件,王骏在《十信风暴》中点出许多台面上没说的秘辛,包含当时轻易放行官员,连带对涉案商场大号人物也没追究。知名作家管仁健也指出,当时外有江南案触怒美国政府,内有十信案引发金融风暴,两案都涉及情治系统各拥心目中蒋经国死后的接班人,因而也成为加速解严的最后两根稻草,王骏则透过强健笔触,解开谜团重重的十信案,揭发其中内情。


镜文学_王骏《十信风暴》
▲王骏《十信风暴》新书发表会。(图/镜文学)



 而「十信案」对于当下台湾政治环境有何意义,谢金河表示,十信是台湾经济与政治发展中,非常重要起承转合的点,当时经济面临巨大伤害,台湾股市跌到636点,经济前景岌岌可危,很多人积极办理移民,十信的挤兑风暴带给台湾很大的信心危机;没想到大危机也是大转机,不到5年内,台股竟靠着游资推升房市与股市。前司法院长赖英照则说,这30年间台湾的金融版图发生本质的变化,过去公营银行掌控金融业的局面已经完全翻转,有别当初公营接管模式,现今金融体系正派经营相对重要。弊案带来的影响皆于《十信风暴》中完整呈现,该作已于7月3日出版上市。



【7/18 新书发表记者会 现场补充】


 行政院前院长陈冲提到,对于「十信案」自己也有一段渊源,未在书中被提起,他表示,十信出事时,他任职于农民银行企划部副理,当时合库得知要概括承受时非常不愿意,农银董事长便找他商量是否要接管十信,他便提出两项理由说服政府:第一能安定金融秩序,同时将十信尾大不掉的事情解决,第二希望能把都市的钱带到乡村去,可惜最终并未说服成功,未能拿下接管事项。这次王骏将「十信案」以小说形式记录下来,勾起当年不少回忆。


 主持人陈凤馨则说,自己也曾动念写「十信案」,却因怕无人在意而迟迟未动笔,好奇王骏为何想将「十信案」写成书。王骏回答,去年3月就受邀出书,过程搜集许多数据,怕使用真名不妥,还拿书请教法律前辈,整本着作内容、对白皆属实,采用当年报导内容还原真相。对此陈凤馨称赞,王骏的笔法摆脱调查报导的乏味,又将事件来龙去脉交代清楚,实在精彩!



镜文学_王骏《十信风暴》

▲左起主持人陈凤馨、作者王骏、财信传媒集团董事长谢金河。(图/镜文学)



 「王骏写了《十信风暴》,勾起我许多往事。」谢金河则说,当时刚在《财讯》任职时,就十分关注十信的营运状况,发现蔡辰洲不断用高利贷借钱,便写了第一篇报导在《财讯》出刊,不料11月才见报,12月十信就爆发挤兑潮,十信风暴就此展开。当年,《财讯》需要大量十信相关报导,找了许多外稿记者,第一好手就是王骏。


 回想当年报导弊案时,挖掘内幕的功力相对重要,王骏分享,当时除了翻垃圾桶、收集高官开完会的便条纸,用铅笔画出字迹拓印,还曾假冒赋税署员工,打给工业局索取公文,再伪装成财政部工友取得后刊登。此外,王骏对于事件过程的记忆力也异于常人,他在书中提到,当时立法院前院长王金平还是立委,却卷入金权纠葛,王骏便在现场直接背出当年《联合报》在1985年8月22日刊登此事,及完整标题「王金平欠国信10亿,从未付息,手续费未入账,恐有流入私人口袋之嫌」,证实所写之事皆有所本。对此陈凤馨说,王骏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,当下发生的新闻、过去的关联性他都好奇,再藉由访谈把故事人物的背景串联起来,记下来后撰写成册,就是王骏写作的功力。


 对于书中没提到的内幕,陈凤馨好奇问,当时调查局是否有监听财经部的电话,引爆导火线的那通电话,为何成为悬案?王骏则说,财政部前次长戴立宁曾亲口说过,若他打了电话就是违反限制秘密原则,十信内一定有公文指示,但是没有;所以在书中描述此段时正反并陈,「至于有没有,我心里有答案,但不能讲。」



镜文学_王骏《十信风暴》

▲《十信风暴》作者王骏。(图/镜文学)



 至于「十信案」关键人物蔡辰洲,陈凤馨认为,「十信案」发生在台湾经济低谷的时刻,之后台湾经济转为蓬勃,若蔡辰洲撑过弊案,是否就有机会翻身?对此谢金河回答,在那个年代,政商都有一定的困境,蔡辰州败在动用太多政商人事,包含萧政之、立委十三兄弟等,「若他政商分际能分清楚,没有选上立委动用政治人事,不会有这么惨的晚年。」


 另外,为何蒋政府对十信和国泰信托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,是否有书中未提到的内情?王骏表示,会严办十信却轻放国泰,为的是「让局面不要太动荡」,其中牵扯到结党营私问题,有政治因素和无政治因素的差别,「若办了十信又国泰,场面会一发不可收拾。」



镜文学_王骏《十信风暴》

▲王骏《十信风暴》新书发表会。(图/镜文学)



 最后王骏分享,希望《十信风暴》能带领读者了解台湾曾经历过这个大时代,「只要大家看完觉得很好看,我就满足了!」陈凤馨也说,对于不知道「十信案」的读者,可能就当作故事的方式看完,但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我们,十信案扮演着重要的意义,包含现今《银行法》的规范细节,例如股东持股的限制、银行放款的限制,「永远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危机」,若没有「十信案」,金融法规可能无法修改的这么完整。


 谢金河则说,王骏写的《十信风暴》记录了那30年台湾经济的起承转合,把一个大时代用精彩的故事呈现,造成台湾政经社会如此翻腾的「十信案」,用王骏的笔记录下来,或许看完《十信风暴》,就能知道台湾经济下一步该怎么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