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推荐序】加害替身的创伤回旋曲—吴晓乐《我们没有秘密》的复杂技艺-鏡文學

【推荐序】加害替身的创伤回旋曲—吴晓乐《我们没有秘密》的复杂技艺
文|周芬伶 2020-09-01


(文中提及小说部分情节,敬请留意) 


我最早是在书店「亲子教养类」中找到晓乐的书,读完后深为她的精准抓句与复杂心智吸引—有些人是开头王,有些人是结尾王,只有少数人是金句王,如哈姆雷特、纪伯仑:而懂得抓重点转化的是抓句王,不管是引言或对话,晓乐都是命中要害。类型小说通常化复杂为简单,它并没有比较容易,只是读者群指向不同:而严肃小说是把微小之事写得很复杂,它需要较复杂的心智。


一个家教老师书写的学生故事,这题材说真的并不突出,然而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巨大的回响?教育理念或针贬只是其一,说新颖嘛,也还不到革新者的地步,贴紧事件肉搏战与可怕的分析力,揭开假面才是重点。这跟作者的复杂心智有关,一个个学生个案,从教学者与学生或家长不同的视角出发或交织,最后以自身的案例为结,说真的已超出教育者、心理咨商、纪录者的范畴,这已不是人师或经师能诉说︰而是一种迷狂,她深陷其中一如闯入古堡中的简爱,

一个自立自强的新女性,护卫软弱学生,对峙威权(不关心儿女的冷漠男性、紧迫盯人的女性、这其中还躲藏着阁楼中的疯妇)。这个新世代简爱对「真相」有着不知何来汹涌的探索热情。


因此晓乐写小说,尢其是长篇,是自然而然又是必然的。


《我们没有秘密》

吴晓乐 着

出版日期:2020/8/27




第二本《上流儿童》,藉田野完成,有其真实感,说故事的能力更强,但为「上流」所限,总有点卡卡,还带到「上流气」︰如今来到第三本,完成她的「教养故事」三部曲。其实晓乐的关怀更多在「学童」上,因此朝《爱弥儿》或《恶童日记》的方向去发展更好,因她的关怀更多的是「人」与「善恶」。此书虽然还是家庭校园题材,却已跳脱「教养故事」,直接瞄准人心的幽微,然它能算「教育小说」吗?「教育小说」又称成长小说,多采传记形式,如歌德《威廉.麦斯特的学徒岁月》,或大家较为熟知的狄更斯《戴维.科波菲尔》,因此也扯不上关系。


晓乐像石头蹦出来的作者,在年纪轻轻时就展现天赋,不是学文史哲出身,也没文学老师或小团体,就是天生杂食文青,让我想到德国学法律的作家冯.席拉赫,他写了许多讨论罪行的小说,他说:「我们能原谅所有人,甚至宽恕我们最痛恨的敌人,但多半无法原谅自己。这份无能之感伤害至深并致使我们陷入孤单寂寞。」这种深刻的理解需要更深邃、犀利的心灵,「对罪行无能的感伤与孤单寂寞」,也许是晓乐本书的起点。


故事是有关禁忌与伤害的故事,却层层迭迭,步步进逼,作者最擅长的家庭与校园场景细节,同学与同学间的亲蜜战争,甜美复仇,都很扣人心弦。把看似简单的人事写得很复杂,万事不简单,人人有问题,最后指向最原始的伤害。


什么是原始伤害?在禁忌与原始经验中,从出生伤害到家庭、亲人、性别……含括所有最初的亲蜜关系,这些九○年代的陈雪已尺度大开,再早一点有张爱玲、欧阳子……,相隔几十年能再出新意吗?作者的复杂心智在这里得到尽情发挥,重点不在原始伤害,而在加害替身或代理人。这里的败德与禁忌书写是更尖锐的。


一种寻找替身或代理人加害的概念贯穿全书,因此出现许多双子意象,有面貌相似,个性类似的成人吴辛屏与颜艾瑟,处境相似的瑶贞与吴辛屏,相互爱慕的中学生瑶贞、吴辛屏与宋怀萱,同是人中龙凤的兄妹宋怀萱与宋怀谷,其中的吴辛屏是双重的替身,也是双重的被加害人。


这样的人碰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,你应该能想象,喔,不,这只是原先的原先。故事是从律师范衍重寻找失踪的妻子吴辛屏开始,也不是这样,在之前先铺垫他的案主、也是高中同学的女儿娜娜失踪开始,她从国中起就跟干哥哥们上床,以致对方被求偿,我们以为这是故事的主线,是一个少女的浪荡与犯罪故事︰其实真正的故事要到近十页才开始,律师范衍重更有问题「跟你在一起的女人,到最后只会被你逼疯」,他的前妻颜艾瑟如此说,第二任老婆吴辛屏,她们长得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,都是纤细精致的女子,且为婆婆不喜,关系紧张,发展至这里又像是婆媳与家暴故事,然而也不是;大约到四分之一,转换成第一人称,是宋怀萱与小学同学瑶贞的「纯爱故事」,故事一直误导着我们,快到中间主要的事件才浮现,瑶贞之后有吴辛屏,她与宋家兄妹的疑似三角关系,之后辛屏被强暴......,你可理解作者多么小心翼翼铺排情节,一直将故事核心往后挪,这种延迟与充满拐点的技巧,我们通常称之「悬疑」、「曲折」,作者严密地布置情节,并且首尾呼应,对女性肉体的苏醒,也写得小小情色,是魔性的那种。


最生动的人物当数一群校园女性,尤其宋怀萱,较不立体的是男性角色,尤其是主事件的核心分子宋怀谷。


作者在情节与人物设定,让他们往复杂的极度化走去,能满足读者一眼看不透与吊胃口的心,机巧的情节不但虐人也虐心。




镜文学_吴晓乐
▲吴晓乐新书《我们没有秘密》,再度凝聚深邃的观察力,犀利剖下社会切片。(图/镜文学)



对于第二本长篇小说,作者力图跳脱通俗,跨过类型,往更深刻的人性描写走去,可说是陈雪与张曼娟的奇妙混合,作者不完全通俗,写作态度一直是严肃的,一般人很难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,晓乐却做到了。


在这通俗与严肃失去分际,得IP者得天下的时代,我心目中类型的标竿人物,早一点的是渡边淳一、山崎丰子,晚一点的是白石一文、东野圭吾,台湾是

高阳、琼瑶、侯文咏,升级版可说是「中间小说」,如吉本芭娜娜、井上靖,再上一点是村上春树。另外,我喜欢的两个年轻小说家,也是我投票选出的电影小说奖得主,胡迁与双雪涛,他们的小说水平凌驾IP,之后写出的严肃小说更惊人,谁说写类型跨不过去?主要是长篇小说是时间的艺术,也是慢的艺术。它要求的是想象力,而非幻想力。长篇更是复杂的艺术,是透过显微镜看世界的「钻石孔眼」,晓乐的复杂心智让小说的复杂性得以显现,然而焦点在细节,并非情节,过于「情节」中心走向,人物的刻划会失去焦点与立体的可能,有许多人物是工具性、陪衬性的。


那些肉眼看不见的人性肌理,与事物的方方面面,当你放慢脚步,以心灵之眼看世界,将会看到冰山融化中的景象,那梦境般的世界。最重要的不是情节,而是灵魂的重量︰如果你只望着目标快跑,那将只看到目标,完全看不到其他。慢工出细活,这算是我对晓乐的期许,不为IP所限,能够凌驾IP。


自身的加入很重要,小说家以曲折迂回的方式介入小说世界,有时比散文更赤裸。晓乐的肉搏战与抓句真的是厉害,也是她的优势,别因写小说就放弃,第一人称永远是扣人心弦的元音。


本书中也有写得慢,而较细节的部分,如第一人称自白的宋怀萱,及奥黛莉三人组,三十一副班长,都把校园与少年少女写得很鲜活。


如果碰到厉害的制作,这将是优秀的脚本,不管题材角度、议题都很诱人,成功的机率可以想见。台剧正在风生水起,小说与影视结合是双赢的局面,期待晓乐的作品会是这个风潮另一个高点。


本文作者

周芬伶

小说、散文家,东海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