充满胆识与野心的小说 吴晓乐评《八尺门的辩护人》-鏡文學

专业读者

充满胆识与野心的小说 吴晓乐评《八尺门的辩护人》
文|镜文学 2022-01-10

《八尺门的辩护人》是近年间台湾最有胆识与野心的小说,几乎是狠狠踩在台湾社会的敏感神经上,原住民,移工,远洋渔业,死刑存废,精神鉴定,基隆发展,总统大选舆情控管,司法界的权贵世袭,人权能否付诸公投,逃逸移工生下的无国籍婴儿,众多充满争议的元素,悉数交织在一起三死命案。翻了三分之一忍不住好奇作者唐福睿何许人也,简介一翻,法律硕士出身,律师职业五年,后以公费身份前往加州艺术学院攻读艺术创作硕士,今以创作者为目标。这样法律实务揉合创作训练的背景,为这本小说增添了不少阅读时,脑袋疯狂运转的乐趣。


《八尺门的辩护人》主角佟宝驹,为阿美族出身的公设辩护人,若对姓氏有一定研究的读者,也许会纳闷,佟本身为满族姓氏,怎么跟原住民划上关联,从姓名一处,就可窥见原住民历史的暗伤,他们往往得迁就汉人户政的方便而易名改姓,嗣候读到“佟”姓的由来,也只能摇头苦叹。


在故事主轴“灭门血案”启动之前,很多机关早已在八尺门聚落布下,数十年前,该处曾发生过一起刑案,凶手是主角佟宝驹的父亲佟守中。佟守中携家带眷从花莲玉里北徙至基隆,受聘为渔工,跟其他族人于和平岛邻近山坡地,搭建简陋屋舍。佟守中与其族人,备受汉人主持的船家欺凌恶待,一晚,佟守中替枉死的表弟打抱不平,几杯黄汤下肚,前去船公司兴师问罪,趁著醉意挥砍船家职员。

种种安排,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真实的汤英伸事件,两者都有原住民遭遇汉族歧视、苛待,与酒后铸下大错的共同之处。差别在于汤英伸连杀三人,死刑定谳,即使有许多团体为其声援,最终仍成为台湾司法史上最年轻的死刑犯,枪决时甚至未满二十岁(请务必记下这句话,小说最后这个细节将再次引爆)。而在唐福睿所架空,这起比汤英伸早四年发生的刑案,产生的效应是主角佟宝驹小小年纪,即目睹人情冷暖,佟守中的族人们并没有遵循“同舟共济”的道理,反而是继续向船公司输诚,只因他们得顾著生计。嗣后母亲死于穷困,更成了他决心与原住民血缘划清界线的分水岭,在部落神父的伴同下,佟宝驹延续著汉人读书考取功名职位的路线,以原住民身份进入辅仁大学法律系就读,进而考上公设辩护人,时光匆匆,八尺门聚落也随著时代演变,摇身一变,成为“海滨国宅”的政绩。


小说开场十分俐落漂亮,唐福睿塑造出矛盾且血性的佟宝驹,而他与族人宛若挚敌的关系亦是相当有看头。下一幕,从惨绿少年成了即将从公辩职位退休的中年大叔,海滨国宅再次陷入不平静,这一次行凶的是印尼籍渔工Abdul-Adl,死者是佟宝驹表哥郑峰群,而他的妻女也同样命丧黄泉。佟宝驹得为Abdul-Adl辩护,此举自然也激怒了他的族人,笔锋一转,配角也纷纷出现,分别是出身名门的连晋平,与飘洋过来而来的印尼籍移工Leena。


连晋平打从出生,父母就已为其铺排康庄大道,他本身也对法律有所领悟,年纪轻轻即考上司法官,更与同样考上司法官的富家千金李怡蓉两情相悦,这样的人生胜利组,却在服替代役期间,阴错阳差之下遇上天天练痟话、讲干话的佟宝驹,自然激荡出不少精彩的火花。一场海滨三死命案,把佟宝驹与连晋平卷入重重暗影,他们一方面与之对抗,一方面却又深深受其所拢络。



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平等,而有些人并不被视为人


沿著命案往下挖掘,其实是更不堪直面的人性:移工在台湾,似乎并没有被视为一个人看待。女主角Leena的出线,也再次应证了这个命题,佟宝驹在Leena即将被雇主侵犯时,为她解围,后续请Leena为Abdul-Adl翻译,青春洋溢的Leena加入佟宝驹与连晋平的两人小组,三人在族裔、宗教、阶级等面向各有不同,往来互动自然形成引人注目的张力。佟宝驹跟连晋平起初不知穆斯林的饮食禁忌,时常表错情,后续他们已懂得如何跟Leena共餐。另一方面,三人小组为了案件,一路寻访移工时常聚集的场所,有台中东协广场,也有隐身在夹娃娃机店的Disco,收留移工所生子女的关爱之家,唐福睿以物质和空间等细节,不仅支撑起人物的感情变化,也为故事叠加层次。


唐福睿在侧写Leena的生活日常,屡屡透露出他对移工议题的翔实掌握与充分关怀,好比说,Leena住在窄小的储藏室、她的假期可以任意被剥夺,只要雇主支付日薪五百六十七元的加班费。Leena怀有文学梦,偏偏在台湾的生活却让她连维持基本的兴趣都很困难,而雇主的侵扰也让Leena防不胜防。Leena很关心在家乡的朋友Nur,Nur频繁地参与抗争活动,抗议印尼当局伊斯兰保守主义的施政。这一幕幕都让Leena成为一个足以勾动读者情绪的角色,而不只是聊备一格的补充。但我格外动容的莫过于雇主母亲点头让Leena跟佟宝驹共事,所说的一句话,“给她赚,和台湾人一样多的钱”。


台湾远洋产业背后错综复杂的权势、金流网络

拉出“血汗移工”的视野之后,唐福睿并未消停,俐落再下一城,把读者带领到更加碍难的主题,也是台湾这几年炮声隆隆的战场:我们如何追求进步的同时,抵御“经济至上”主义的反扑。台湾“血汗海鲜”时有所闻,小说里,唐福睿透过船公司代表洪振雄、彭正民、Abdul-Adl之间的利害关系,清晰地建立起台湾远洋渔业层层剥削的图像,以及我们也许心照不宣,却避而不谈的,远洋产业背后错综复杂的权势、金流网络。


书中所说:“因为台湾渔业大到不能倒,也成为执政者最矛盾的三重难题。按照台湾的国际情势,面对国际渔协毫无谈判筹码;但为了符合国际规约,又必须寄出重罚;然而渔业界面对重罚的强力反弹,总以金援、选票为要胁,重击民意政治最软的那一根肋骨”。


洪振雄可以直达总统宋承武,而秘书长蒋德仁更屡屡代表总统,试图影响法务部部长陈青雪的判断与操作,也反射出台湾这几年来行政权膨胀,屡屡凌驾司法权,抵触三权分立的现象。而把故事推向高潮与尾声的死刑争辩,我在此想建议读者,不妨同步找出台湾这几年执行死囚的时间点,并与故事做一对照,你也许会在虚实交错之间再次意识到,有些人并未被视为一个完整的人。而陈青雪这个角色,也许是这几年台湾小说中,最让我迷恋的女性角色,她深谙布局,懂得收放,对人性暸若指掌,心中却始终怀抱非常朴实的信念。


以对白拉出悬念

唐福睿编导出身,转译到小说上,可以拉出两个面向,一是转场的迅疾,毫不拖泥带水,二是对白的经营,十分匠心独运,角色个性跃然纸上,而在一来一往之间,也能把暧昧模糊的议题,稍微梳理出讨论的空间,让读者能够放置回响。


我非常喜欢陈青雪与佟宝驹在原住民族运动时的辩证,陈青雪认为加分制度是为了“加速汉化原住民,并不是在体恤原住民的困境”,但佟宝驹很快地反驳“如果不是因为加分制度,我可能在为你盖房子,你也不会请我吃饭了”。寥寥数语,却能抽绎出相当宏大的主题:个体与族群之间的命运,个人与他人的福祉,如果必须取舍,又该如何衡量?是小说留下的最终悬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