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作家特写】哀乐中年的小说肉搏战——专访庸念尘

【作家特写】哀乐中年的小说肉搏战——专访庸念尘

立刻阅读:《Quarte》庸念尘说话给人过分小心翼翼的感觉,回答问题像倾诉秘密,会先看看四周,再下意识用手遮掩——与他说出口,其实很平常的内容显得反差。在谨小慎微的背后,庸念尘说他最爱的电影都是韩国片,例如奉俊昊,用血性直取社会病灶。 创作者与滋养他的社会,往往互看不顺眼,奉俊昊是一例,庸念尘也是一例。 庸念尘的文字相当简练,这样的写作风格并非偶然,他曾任日文翻译,役毕后赴日求学,返台后在日商公司工作,翻译半导体相关文件,现专职写作。 不同于我的成见——接触翻译会干扰创作语言的「纯净」,庸念尘认为翻译专业术语文件是种训练,帮助他自由跳跃在中文与日文语法间。 「从日文翻译成中文,不只字数会急遽减少,还要懂得断句,对语气的掌握得更到位。」翻译之于庸念尘,宛如搬弄各种词性的方块,是练习「把一个字摆在它该在的位置上」的过程。 少年情怀质变问及最早的文学接触,庸念尘坦言一开始是为了追女孩子。少男情怀驱使他抄写泰戈尔的诗到情书里,后来索性不抄了,自己开始写,一头栽进文学海里,游来游去又闯进小说世界,一路写到现在。 现实与期待的落差,往往造就一颗敏感的心,庸念尘自言:「从小就乐观,但多愁善感。」他的童年在新竹关西的客家庄度过,直到六岁父亲过世,母亲举家搬到士林,「大人说隔三座山就能到关西,于是我天天坐在阳台望著远方。」 过年于童年的他,是凄风苦雨的路途。在寒冬中遥赴新竹,大家族热闹一轮后,再次回到没有同伴的台北生活。这种匮乏与完满的对比,就好比他在BenQ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获奖之作《血汉桥》里写的孤儿寡母——甘伶与忘仇,从相依为命到豁达人生,看似以淡然铸成遗忘,内心却如潮涌不止。 小牢骚撞出大宇宙 谈起自身写作的意义,庸念尘说自己是凡人,不免有挫折,创作是他唯一能发泄的管道。因此,生活小事被放大扩写,长成一片有机的小说世界。 「老实说我是对这世界有所不满才写的。」小至在早餐店前遇到机车乱停挡路,大致目睹酒驾虐婴在媒体上不断放送,满腹牢骚撞出文学宇宙,委屈一笔入魂。 用写作宣泄已是习惯,庸念尘说他出社会后,对世界有更多不平衡的不满,「大家都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,可是最丑陋的也是人。」愤慨即使有当头棒喝的力道,仍必须用艺术呈现,否则便与酸民无异。转身至小说家,其责任便在揭穿虚伪。「我觉得台湾可以更好。」庸念尘说。 换个角度看,以武侠起家的庸念尘也是见恶行义。本来「为国为民,侠之大者」的语境不复存在,英雄豪杰的不平之鸣已随乱世而去,取而代之的是承平时代里抒情的牢骚。即使庸念尘写武侠,他早早立誓不作金庸传人,「金庸只有一个,再怎么写也无法超越他,以他的套路写下去没有太大意义。」 于是,庸念尘锁定清末民初的镖局与气功,仔细钻研成现代武侠《血汉桥》、《两声雷》,抓准京片子语言揉进叙事,用真实的社会制度与武术作框架,写下不凡的人事。要言之,这是以说书口吻拳拳到肉的考究作品,尤其镖局的炮捶拳或气功都是真正的武术。 原来庸念尘练过半年的咏春拳,便将兴趣与写作结合。于是不平的平凡人挥拳,赫然劈开小说路。 与怪现状肉搏 「比起单纯的运动竞技,击剑更倾向武术。」庸念尘说。 庸念尘动用十九万字铺写《Quarte》(四分位),是台湾少见以击剑为主题的长篇小说。《Quarte》以击剑教练池显龙遭击剑高手以四分位(击剑运动的有效攻击部位分为八,四分位接近心脏位置)刺死作为开场,用骇人情节与推理悬疑手法,铺展出一段段因击剑而生的人物因果,并投射对台湾击剑与社会现况的反思。 说起击剑,庸念尘真的肚腹有经:「击剑相当公平,没有办法靠运气。选手在直线、有限的空间移动,为了在短时间内判断得分位置,每个动作都必须冷静且精准,所以技艺精湛的击剑选手往往文武双全。」 原来庸念尘有个曾是击剑国手的叔叔,自己赴日后也学起击剑,日后更将儿子拉到击剑的领域。然而,越是深入越是涌现无数的怪现状,「有的家长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让小孩练剑,也有教练会故意留一手,因为他底下的学生有人比较有钱,『那一手』要留给钱付比较多的。」 小小击剑界俨然台湾光怪陆离缩影,怪兽家长与不道德的教练,在在令庸念尘受到极大刺激,整部小说于是有了写实基底。 庸念尘的文学初衷来自少年情怀「为了追女孩子」,如今写的却多是推理与武侠。新作 《Quarte》以一桩命案剑指台湾运动界怪象。写作于他越来越像击剑,只能选择攻击,或思考如何防守——等待下一次攻击机会的到来。 值得一提的是,《Quarte》设定时空背景在2030年代,文明应当因科技发展而跃进,小说人物却回到更原始的肉搏战——在地下斗剑场卸下装备与电子仪器,将仇恨以血肉作为清偿的工具。「谁说未来一定会更好?人性可能更野蛮、更血性。」庸念尘说。这时,他彷彿展现了黑暗面,类似奉俊昊电影的那种。 《Quarte》也反思传播方式与暴力的纠葛——小说人物以「直播」带动人们暴力的欲望,庸念尘进一步点出现今自媒体的矛盾:「自媒体本该是个人化的表彰,最后为了譁众取宠而集体平庸了。」点击率至上的时代来临,跟风使世界变得单一。问他也看直播?他说自己会跟儿子一起看「馆长」。 击剑作为小说的引子,事实上要揭穿的现世裹在内核。庸念尘说:「《Quarte》设定在近未来,不仅是对当下的批判,更是提醒:我们要的是什么样的未来?」 当抄著泰戈尔的文艺青年成为过去,血气方刚或许不再,但庸念尘对黑暗的人性施以血偿的文字技艺,宛若击剑在直线前进的空间里一对一对决。 「击剑是无法遁逃的运动,你只能选择防守或攻击。」庸念尘执起他的笔向我说道。 

+ More
【作家特写】劈出众宇宙 小说家明善的脑洞大开之路

【作家特写】劈出众宇宙 小说家明善的脑洞大开之路

立即阅读:《迷雾森林》 本职是科技业主管的明善,说起话来有条不紊,彷彿在脑中沙盘推演许久。说话,不过是他读取思绪的过程。写作亦如是。半路出家写小说不过两年的他,已完成五部长篇若干短篇,以及正在连载的《穿越异世界不是你想像中这么简单好吗》。追索他的创作之路,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主知且多变的小说家正慢慢浮现。 复系统的人生与写作初见明善前阅读一大落资料,心底涌起满腹疑问。到底要怎么同时一手写一大套武侠,一手写轻小说?本业是矽谷在台科技业的主管的他,又是如何走上写作的「不归路」? 翻读稿件时,我以为他会是很跳的不世之人,不然怎会将「气三部曲」从武侠写到了科幻;看到他身为科技主管的资历,脑中又浮现正经八百的西装大叔模样。直到明善真的走到眼前,脑子里假想过的画面统统被他一手挥掉。 和谐的冲突,是我能想到的最好解释。 明善的第一印象予人老成之感,很难想像他嗜读轻小说,爱听日本动画主题曲,甚至用手机「打出」一部长篇小说。 看似矛盾对立又自然并存的现象,便是明善最特殊的地方。他虽然号称「生性不安分」,却也每天起床上班前会在书桌规律写字,一天就能产出数千甚至数万字。更「科技」一点的形容,或许是「复系统」。他有两台笔电,一台用来工作,另一台用来写作。一如他同时创造庞大的武侠世界与脑洞大开的轻小说。世界彷彿被明善切得很干净。 或许「半路出家」亦是这么回事。从建筑系跳到资讯业,最后两脚跨向从小热爱的写作;跨域从未止息,你无法确定他下个方向会往哪走去。明善的写作肇因,源自2016年始感受到科技开发的刺激感衰退,「那时我在捷运文湖线上,开始用手机写起第一部当代武侠长篇小说」,那便是《气》的诞生──用一只手机敲出一部长篇,听来像修行像折磨,明善却甘之如饴。 如何在庸碌生活中找到一个缝隙跳进去,并且在其中优游享受,明善是个中好手。时时刻刻锻炼底气的跨域者踏回写作之路,像不知不觉中修炼出数十年内功的习武之人,一出手便震天价响。 「懂得气的人,时时刻刻都在下意识运气。」这句他在《气》里的宣言,大抵也是自况。 武侠启蒙自被禁的金庸 谈起武侠渊源,要从初二在租书店借来的没有封面的武侠小说讲起。要到很后来,明善才知道自己看的是金庸的《倚天屠龙记》──因为那时金庸在台湾被禁,只能暗度陈仓。 然而,随著戒严落幕,明善认为武侠似乎也逐渐没落,「那时候什么都不能写,武侠算是那时候的桃花源或乌托邦。」解严后众声喧哗,武侠不再是人们面对世界唯一的想像突破口。 因著特殊年代的滋养,中国古典的山水园林成了明善最初的写作素材,「我高二开始练习写武侠,设计故事场景,误打误撞才发现一件事:原来我看得懂空间平面图!」他笑著说,或许如此才闯入了建筑系。 随时代变迁,武侠精神也得重新演绎。这也造就「气三部曲」的不同面向:从《气》对善恶的讨论,到《死亡境界》藉死后去处探讨人与灵的存在,最后再透过《人后》追问出空间与次元的意义。武侠在明善笔下有了歧异,跟以往正气凛然的江湖豪杰截然不同,更多是现代时而中二还动不动吐槽的平凡人,他们触及的世界却因此更为宽广,甚至可以直达生死宇宙。 明善心中的「武」与「侠」为何?他非得先绕好几个圈子才告诉我答案;那显然是抗拒「便宜行事」的态度,非要细细推敲才落笔。就像明善告诉我,在他眼底,「武」只是手段,「侠」也只做自己觉得「正确的事」──尽管那不一定走在正道上,甚或与常人的认知有冲突,却是他们衡量世界的尺度。 或许明善也是这样,他走在别人也走的路,可是却非得岔出去,非得不断尝试。在写作路上,明善愿意绕更长的路,把自己的道理说给更多人听,尽管所谓的道理可能是脑洞大开来的。他在纷扰的世界里扮演自己的武侠。  不走正道的创作路 那么,明善绕过什么路? 他说喜欢挑战没试过的东西,「因为我就是不务正业啊!」话说如此,明善的表情可是超级淡定,「写作对我而言才刚开始,我不会写一样的东西,直到我抓到自己的路。」这样的宣示揭晓他风格多样的原因,我脑中浮现他对桩练拳的身影,像叶问,逐渐打出自己的那一套咏春。 「我总是看著我脑中的『电影』写东西。」明善这样描述他的写作过程。 比如轻小说他也尝试过,洋洋洒洒写下十三万字的《穿越异世界这种中二情节不是真的好吗》。然而他坦承:「只有标题是轻小说,内容并不轻,无论是故事剧情或情感深度,都让人很难轻松起来。」从内观式、探讨天人之际的武侠到取名就很中二的轻小说,看似很跳,对他而言却是寻常转换。他说他上班无聊,下班回家就看二次元动漫,轻小说也抓来啃,例如《魔女的枪尖》是他最近读过最好的轻小说。 另一套武侠他也走过。短篇集《宋筵传》是明善「侧描武侠」的方式,「这个写作有没有办法达成目标,我还不知道。」他透过描绘市井小民,把武林缩为一个又一个小人物的生活,逐步勾勒所谓的武侠是怎么呈现的。他在《宋筵传》这样描述小人物在侠义世界里生存的方式:「钱小六看著满地尸首,血漫遍野,蹲在厨下不敢动弹。心中犹豫著该去取金私藏呢,还是留金作为赃证,赶紧奔至县衙首告才是。想了半晌,才待站起,两脚酸麻,又朝著金锭跪了下去。」 明善很清楚这些路没有白走,因为试过了才知道极限在哪,可以决定是否要继续下去,或者转弯或者回返。「我总是看著我脑中的『电影』写东西。」明善把五官里的空间与视觉开到最强,不断用文字进行输入与输出,这就是他的文本世界,也是他的写作足迹。写著写著,也就成了一条路。 写作展现脑内小宇宙 虽然号称「生性不安分」,但他每天起床上班前会在书桌规律写字,一天就能产出数千甚至数万字。写作之于他,是修练,也是具象化脑内的小宇宙。访问过程中,他看起来总沉著冷静。我坐在明善对面,听他说起他的创作论,总想著他在这些对话过程中又思考了什么。明善说,举凡新闻报导或日常对话,都是他运用的写作素材。一个庞杂的、奇想的说故事的人就这样跳了出来。 例如他写《迷雾森林》运用科技业背景,具象化「金钥加密技术」,打造如《全面启动》层层关卡的小说世界──一个封闭又满布谜团的度假村;异色之作《欲望拼图》用不同的人物视角拼凑欲望的凹凸有致,写超乎常理的悖德家庭,丈夫觊觎妻子的前夫,妻子垂涎来家作客的女子,女子又爱上妻子的现任丈夫,他们正值青春期的儿子也来参一脚…… 脑内如斯运作的明善每天早上坐在书桌前敲打文字,一年就产出数十万字。从事这么文静的活,明善却一边听激昂、节奏很快的日本动漫歌。书写,在他实践之下,是把生活活成了一场场无声的战斗。这是明善一个人打造的众武林;男子运气,大手一劈,辟开无数时空,朝未来笔直走去。 

+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