妻母角色的变与不变─苏芊玲评《贤妻良母失败记》-鏡文學

妻母角色的变与不变─苏芊玲评《贤妻良母失败记》
文|苏芊玲 2020-02-21

读完陈玉梅刚刚出版的《贤妻良母失败记》。故事很生动、很好看,书读得很快,但整理思绪有点慢。


身为女性,长久关切女性议题,接触和阅读过不少女性的生命故事,读《贤妻良母失败记》中七个女人的故事,有感慨,但没有被吓到。我在想的问题,除了何以致之,还有能怎么办。


《贤妻良母失败记》陈玉梅 著/出版日期:2020/2/7


关于何以致之,已有很多分析,玉梅自己也提出了看法。从女性主义角度而言,父权文化最为根本。它透过家庭教养从小深植在女人的骨髓脑袋,即使有些家庭小世界已稍有解禁,外在大世界里仍有许多难以撼动的铜墙铁壁,它们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倾压、束缚、折磨女人,也因此,女人的生命故事会一再出现类似的主题。

玉梅对她采访书写的女性有很深的疼惜、不舍,但我在她们身上其实也看到不少生命力和战斗能量。玉梅的笔调有点悲观,她慨叹这些女人的青春期来得太迟、人生被耽误,但换个角度,我们也可以说,她们总算有所改变,而改变永不嫌迟。

人生路途步步辛苦,但缺乏主体性的委屈痛苦和具有主体性的昂扬奋斗,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。在林志洁为这本书写的序中,自言是个自主性极高的人,但那并不表示她的人生就因此比较轻松,还是得不断直面外在环境的挑战,也得随时纠正周遭他人的观念,但她说:“这些反抗和教育,当然,很辛苦。但是我辛苦得很精彩,很丰足,很快乐。”

因此,我们或许可以积极地想一想,女人的主体性要怎么养成,想如何打造自己的人生,以及建立更好的社会。具体的做法或许可以是这样:如果你年纪稍长,是个母亲、老师或上司,就用不同的方式养育出不一样的下一代吧;如果你自己没有被好好养大,就多花点力气“壮大自己”,在现今的时日与环境中,这样的资源应该不算少;而无论你是谁,多大年纪,一定要透过各种方式,连结起来,共同建立善待女性的社会。

壮大自己,支持其他女性,以及改造社会,都不是容易的事。三十多年前,在生了小孩之后,因为深受冲击,我就不断思考,如何在传统妻母角色之外,走出一条不同的路,因此写下《不再模范的母亲》。几十年过去,这个议题仍然没有“退流行”,从前一阵子引起许多女性深刻共鸣的电影《82年生的金智英》可见一斑。我很好奇,妻母角色至今的变与不变,到底是如何?

陈玉梅的这本书,写的也是妻母角色的变与不变。改变很不容易,它经常血泪交织,既匍匐,又进退,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自觉和行动力。期待大家看完书,做更多的分享讨论。


本文作者

苏芊玲 

曾任妇女新知基金会董事长;是台湾性别平等教育协会的创会理事长、现任监事